123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苏家阿桃 > 分卷阅读271
    。


    何二太太自言自语,“若真是跟工部员外郎家的郎君相看也不奇怪。陆家向来谨慎,不是很愿意家中女儿嫁去权贵之家。”


    为何这样说呢,陆大娘子不是嫁给了长公主的嫡子?


    后面苏桃才知道,因着圣上有意让陆家大娘子进宫,而陆家没有这个意思,便允了长公主这边的求娶。


    驸马没有实权的,只不过是个富贵闲人而已。


    第185章 陆家二老夫人


    齐、何两家虽说是来庙里上香,苏桃感觉,他们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聊天。


    何二太太带来的两个女使,有一个始终跟赵氏一起陪着孩子玩耍。


    云姐儿跟盈姐儿两个玩花绳,推枣磨,丢珠子。


    朗哥儿不会玩,也没有捣乱,一会儿坐在旁边看,一会儿趴在云姐儿背上看,一会儿又坐去了赵氏的怀里。


    时间过得挺快的,感觉没有过多久就到了饭时。


    小沙弥给他们送来了素斋,他们一行人在寮房里用了斋饭。


    用过斋饭后,三个孩子都有些疲乏,于是便让他们在厢房里的床榻上睡下了。


    一个上午两家人就在寮房里玩了,也没有出去走走。


    现在桃花开得正艳,正是赏景儿的好时候。


    那些来寺院外面相会的娘子、郎君差不多也都该回去了。


    何二太太便邀赵氏苏桃一起出去走走。


    赵氏摆手说自己也有些疲乏了,要留下来跟孩子们一起小息一会儿。


    何二太太便领着苏桃出去了,两个女使也跟出去了一个,贴身伺候。


    “这座庙肃静,因着庙的外面植了一圈桃树,春日里来庙里拜拜,再去外面的桃花林里走一走,心情很是放松。”


    一看何二太太就不是第一次来,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寺庙的一个偏门处。


    小门开着,出去就是灼灼的桃花林。


    从门口往外是碎石子铺的狭窄小路,在桃花林里一直蜿蜒很长。


    “桃花灼灼,春光正好时。每年春天都有些来这边桃林相看的男女,前面还有有个小亭子呢。”


    何二太太引着苏桃往前走,苏桃只感觉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桃花美得晃眼睛。


    “在这寺庙外遍植桃树的人,定是个有美好期许的人。他所植的桃林为善男信女们牵了红线,他自己也积了许多功德,可谓是一举两得。”


    何二太太温婉一笑,“妹妹说的是呢。”


    两人往凉亭的方向走,快走到地方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凉亭里坐着几位女香客。


    她二人便默契地换了一个方向。


    苏桃默默地陪着何二太太往前走,她心里想着自家庄子上的桃花也该是开的很是艳丽。


    可惜,那些桃花在他们眼里从来就不是为了观赏,他们看到的桃花是六七月丰收的桃子。


    走远了一些,两人又开始说说笑笑。


    不期然又碰到了几人。


    这次两拨人都头碰头了,避无可避。


    何二太太一眼就看到了陆祭酒家的太太于氏,她脸上顺势挂起个笑,盈盈俯身,“陆二老夫人万福。”


    于氏对她颔首示意,旁边的陆小娘子向何二太太蹲身道万福,也向何二太太旁边的苏桃福了福。


    苏桃也向她们行了福礼。


    陆二老夫人于氏笑道“二太太也来上香?你家老夫人身体还好吧?”


    何二太太笑“托陆二老夫人的福,好着呢。”


    两人寒暄了几句,没等何二太太介绍,于氏问出声“这位是?”


    “这位是内阁侍读齐大人的娘子—苏安人。”


    何二太太刚介绍完,于氏哦了一声,看来她是知道苏桃的。


    苏桃再次蹲身向她行礼一礼,这次她忙扶住了苏桃的胳膊。


    “苏安人不必多礼。苏安人是有大义的女子,是京中娘子们的楷模。”于氏真心实意的夸赞苏桃。


    “不足挂齿之事,承老夫人谬赞了。”


    不自满,还挺谦虚。于氏笑得越发真心诚意。


    于氏转向何二太太,笑着对她说,“帮我给你家老夫人带个好。”


    何二太太客气应和,而后两拨人便有礼地道了别。


    苏桃跟何二太太在外面逛了一圈,心情彻底舒畅,一人给自己孩子折了一支桃花便回了寺庙。


    孩子们都已经醒来了,正精神抖擞地在放生池边看鱼儿。


    一见苏桃回来,朗哥儿便脚步不怎么稳当地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咯咯咯地笑。


    苏桃一只手抱起朗哥儿,朗哥儿伸手要她另一只手里的桃花。


    苏桃把桃花拿开,对朗哥儿说“这是给姑姑的。”


    朗哥儿便伸手指了指跟盈姐儿站在一起看鱼的云姐儿。


    朗哥儿啊啊啊地叫云姐儿,云姐儿不知道在叫她,便没有理他。


    朗哥儿急了,绷着小嘴巴冒出来个“不、不。”


    云姐儿惊喜抬头,朗哥儿指着苏桃手里的桃花啊啊叫。


    云姐儿牵着盈姐儿的手往苏桃他们这边跑,盈姐儿见她娘手里也拿了一支桃花,便跑去了她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