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穿越小说 > 武大郎:我真不想当皇帝 > 第118章 争论
    武直默立在秦皇身侧,听到蒙恬所提的建议,心中摇头。


    蒙恬还是那个蒙恬,举世无双的大将。


    然而,他忠于大秦,却不忠于大秦的百姓。


    建造坞堡确实能对付草原骑兵。


    然而,大秦同草原边界是何等辽阔。


    想取得效果,坞堡的数量必不能太少,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大秦赋税本就沉重,还需要赴徭役。


    修筑坞堡,百姓拿什么去修?


    在这个年代,普通百姓能吃饱饭就是莫大的幸运了。


    每一次抽调青壮,就是对百姓的一次集体放血。


    修建坞堡,真亏他蒙恬能说出口。


    对这个历史上的秦国名将,武直充满了不屑。


    “陛下,不可啊!”


    李斯是聪明的人,十分明白普通百姓的艰难,当下就站出来反对。


    “修建坞堡虽然好,但是我大秦同草原边境是何等广阔,要想取得效果,必然又是一个大工程。”


    “再者,我大秦屡次对周边用兵,不仅需要修筑长城,在南越更是屯驻了五十万的大军,百姓实则已无力承受了,望陛下三思!”


    听到李斯的话,始皇帝陷入了沉思之中,并没有立刻表态。


    从内心来讲,他对蒙恬所言修建坞堡一事,内心是赞同的。


    毕竟,他可是立志超过三皇五帝,时刻想做出一番超越古今的政绩来。


    有了大量坞堡,消灭诸胡容易许多。


    不过,李斯所言也同样有道理。


    这等关键时刻的重要决定,哪怕嬴政也不敢轻易表态。


    “父皇,丞相所言不过妇孺之见而已!”


    眼见秦皇陷入沉思,一直没说话的扶苏开口了,并直接大骂起来。


    只听他道:“我大秦威震四夷,却经常受到草原骑兵骚扰,只要坞堡互相联通,草原诸胡必将臣服于我大秦!”


    “至于丞相所言的黔首疾苦,扶苏就更是不敢认同了。”


    “自从我大秦灭亡六国之后,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四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根本没有丞相所言的艰难。”


    扶苏的话一说话,秦始皇帝不由眼光一亮。


    如果真如扶苏所言,修建坞堡一事倒也不是不可为啊。


    见秦皇动了心,李斯当下质问道:“敢问公子,你所见的百姓富足指的是哪里?”


    “当然是咸阳了。整个咸阳城百万口,真正贫穷者又有几何?”扶苏笑着回答道。


    闻言,李斯不禁摇了摇头。


    “公子啊公子,你只知道咸阳,可知道大秦除了咸阳之外还有广阔的江山。”


    “能居住在咸阳者,哪个不是功勋之后,富足之家,他们自然不用受饿。可在大秦边陲之地,被饿死的人又何其多?”


    被李斯这么一说,秦皇眼中的亮光逐渐消失,开始认真思索起来。


    “这……”


    扶苏从小居住咸阳,对大秦穷苦之地自然不明,当下说不出话来。


    听了李斯的话后,站在秦皇一旁的武直也默默点了点头。


    李斯不愧是千古一相,比扶苏这样的小孩子还是厉害多了。


    扶苏?


    呵呵,不过是一个没见过人间疾苦的孩子而已。


    从小生长在帝王家,没吃过什么苦,自然不会知道普通百姓的艰难。


    “赵高,你在点头什么,莫非是在赞同李斯的话?”


    让武直没想到的是,自己习惯性的点头竟然被秦始皇看到了,当即皱眉沉喝。


    武直满头黑线。


    我已经很低调了好吧,一直都没说话,你怎么还注意到我了?


    “陛下,内侍不得参政,此乃祖训,望陛下严惩不贷!”


    自从易小川同武直决裂之后,回去就大醉不起。


    蒙恬得知后,才明白原委。


    在他心中,武直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大的奸臣。


    这次抓住机会,哪里肯放过,立刻重击出手。


    “对啊,父皇,您忘了嫪毐之祸吗?对这等参政的内侍,根本不用审问,直接杀了就可。”


    见蒙恬开口了,扶苏自然同他一道,打算直接将武直趁势打杀。


    我擦!


    武直当时就怒了。


    老子不过点了下头,你们还真狠啊,居然要将老子置于死地!


    “陛下,臣只是有感而发,并非参政,望陛下明察。”武直辩解道。


    秦始皇帝本来心情就不好。


    特别是嫪毐二字,更是击中了他的逆鳞。


    因此,看武直的目光也不善起来。


    “陛下,赵大人只是点头而已,并没有发表言论,如何能称得上参政?”


    李斯早就对蒙恬和扶苏不满了,加上武直又是认同自己观点的人,说一句话还是可以的。


    “赵高,你刚才为何点头,莫非你认同丞相的观点?”


    听了李斯一番话,秦始皇杀意收敛,平淡的看着武直。


    曾经当过帝王,武直明白这个问题的刁钻之处。


    一个回答不好,恐怕就有杀身之祸。


    “陛下,臣并非是赞同丞相的观点。臣只是一个内侍,丞相的观点是否正确,自然由陛下和诸多大臣决定,臣只是因为丞相的话,勾起了内心的记忆,不由自主的点头罢了,望陛下恕罪!”


    明白其中的关键处,武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哦?”


    听了武直一番话,秦始皇帝目光逐渐友善起来,疑惑问起。


    “陛下,您知道臣出生在赵国,赵国穷啊,百姓都吃不饱饭,最后只能易子而食……”


    武直当下就感叹起来。


    “赵大人,你未免太过于危言耸听了吧,我大秦国富民强,如何会出现这等状况?”


    扶苏十分不以为然。


    “公子居住在咸阳繁华之地,自然不明白其它地方的艰苦。臣从赵国出来的时候,尚有超过一半人吃不饱饭。”


    武直摇头,冷笑着反驳。


    “李斯,赵高所言是否属实,我大秦真有如何贫苦之地吗?”


    沉默了许久之后,秦皇嬴政看向李斯。


    “回禀陛下,赵大人所说的情况,在大秦境内并不少见……”


    李斯闻言,当下如实回答。


    一句并不少见,让秦皇嬴政陷入沉默之中。


    他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出了李斯的委婉之言。


    了解了百姓艰苦之后,他也就采纳了李斯建议,以稳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