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修真小说 > 无量星辰 > 第五章 火兔施妙法 法破见真身(修)

第五章 火兔施妙法 法破见真身(修)

    马车行入张家村时,已是明月当空。家家户户点着油灯,正在吃着晚饭,百福从车中下来,忽感双脚无力,忙运真气引入脚底窍穴,只觉脚底一麻,无力感便消失了。


    这时又闻一声欢笑,寻声望去,见王诗如抱着火兔儿,正看着家门前的老松发笑。张百福也看了看松树,见无可笑之处,上前问道:“如儿妹妹为何发笑?”


    王诗如指着老松三尺之处,笑道:“百福哥哥你看,像不像一老爷爷?”百福顺指望去,果然如此。


    你看,月光照着树皮之上,折射出淡淡的反光,犹如一位闭目的端坐老翁、惟妙惟肖。正要细细查看之时,天上一朵乌云将月光遮住,老翁也消失不见。


    张锦三人提着大红灯笼走来,见二人围在门前老松观看,齐齐凑过去发问。百福闻言,指着老松道:“爹爹、娘亲,刚才月光照在这老松上,竟然显露出一老翁模样的树纹。月光被遮住后,那老翁也消失不见,真是奇妙哩。”


    张锦听后,看了看所指之处,又见天空明月已被遮挡,笑道:“天地造化,鬼斧神工。我听祖辈说,一日上山砍柴时,见一柳树,其树皮纹路,活像一只青牛。天道之大,不足为奇。”


    老管家听闻家尊已回来后,迎礼道:“见过老爷、夫人、少爷。”又见多了一个红袄女童,不知如何称呼,转目看向自家老爷。


    张锦含笑引荐道:“这位是凝玉王爷的公主。”张福海听后,连忙下跪礼拜,王诗如还上半礼,礼毕之后,张锦一家请着公主入府。


    张府院分东、西,各有厢房六间。四口住在东院,西院则是下人居住,中间是正堂,乃是吃饭待客之地。


    一家人洗尘之后,下人们已经在正堂备好饭菜。因为家中尚无女童,赵氏只好拿来百福旧衣,给王诗如换上。洗去尘垢后,王诗如更显可人,穿着百福的白丝小袄,倒是和他有些相似。


    杨氏见后,在姐姐耳边小声道:“姐姐可曾发现,那小公主,与我家福儿有些相似哩?”


    话说张百福自从生了虚丹之后,耳聪目明,杨氏声音虽小,但是也听得清楚,看了看诗如,却没发现相似之处。


    他未发现,赵氏却见。仔细比较下,隐隐之间有些相似,小声回道:“果然应了妹妹的话,我观咱家福儿笑起来,与那小公主的确有三分像哩。”杨氏欢喜道:“曾闻媒人言:一男一女三分像,必是一对夫妻相。那小公主和我家福儿,倒是天生一对哩。”


    赵氏回道:“话虽不假,但是那小公主乃是金枝。我家虽是庄上大户,却终究比不上王府,如何相配?”


    杨氏却不以为然,说道:“那小公主虽贵为金枝,但咱家福儿也是玉叶。论长相,咱家孩儿,十里八乡也挑不出一个!就是国都,也没几个能与咱孩儿相比的。论身份,福儿也拜得上仙为师,如今也是半个仙人,如何配不上王府公主?”二人丝丝耳语,却不知一字不漏的被百福听到,弄得他面红耳赤。


    饭菜上齐之后,张锦轻声咳嗽,打断赵杨二人耳语,见他端起茶碗道:“公主殿下能来小民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多请见谅。小民代家中老幼,以茶代酒,敬殿下一杯。”说完,端起杯中茶水一饮而尽。


    王诗如到底是王府出生,自然懂得礼节,捧起茶碗嫩声道:“诗如今日蒙恩人相救,又让百福哥哥医好手伤。诗如也敬哥哥、诸位长辈。”语毕,也学着主人,一口将茶水饮尽。却不想喝的太急,被呛的连声咳嗽。


    惊的张锦连忙起身,二夫人花容失色。百福连忙暗运真气,轻抚诗如后背,少时闻她面色正常,嬉笑道:“谢谢百福哥哥。”百福见她不在咳嗽,点头道:“妹妹无事便好。”


    张锦暗想道:“那若是公主在我家中有何闪失,怕要祸罪我一家老小。”慌乱之中,连忙问道:“公主可觉好些”诗如礼道:”多谢长辈关心,如儿已经无事了。”听闻她一说,众人都放下心来。


    宾客主人都早已腹中饥饿,吃起饭菜也格外香甜。诗如更是吃的满面油光,两手抓着鸡腿,啃的香甜。赵杨二夫人见诗如,全无公主拘束,更是心生喜爱,连连给她夹菜。


    玄武太虚观后殿


    闻观主灵虚道人,端坐堂中,正闭目掐算。一对中年夫妇,则一脸愁容的看着他。


    少时,灵虚睁开双目,笑道:“王爷、娘娘放心,那道人虽死但公主尚存,怕已经睡的香甜哩。”喜的王爷、娘娘眉开眼笑。


    凝玉王问道:“那不知我家如儿身在何处,又该往何处寻?”灵虚道端起茶碗,轻含一口,笑道:“公主如今被张家庄张锦所救,明日卯时,王爷从朱雀门出发,一直向南行走。日落之后,王爷就到了张家庄。”又道:“王爷造化来了。”凝玉王礼道:“是何造化?”


    灵虚笑道:“送走假道人,招在真人婿。那张锦有一小儿,唤作张百福,他与公主乃命中相配。那百福道友,乃是多福之人,一身灵气、根骨,更是百年不遇。十天前,贫道一道友,已将他收做记名弟子,传了入道法门。王爷失了女儿,招来贤婿,岂不造化?”


    凝玉王闻仙师如此夸赞他,好奇问道:“既然仙师喜欢,何不收入门下?”灵虚抚须道:“修道之人收徒,讲究缘法,不可随意乱收,免得日后因果牵连。”


    王爷恍然道:“是了,那仙长若不收我如儿为徒,我若不借仙长精兵除妖,仙长也不会落得‘恶妖未除身先死’的下场。”说完,忍不住掉下泪来。


    灵虚见他为大唐道人伤心,劝道:“王爷宽心。我看此事有些蹊跷,我傲来国中,虽多有妖仙,但极少伤人。明日王爷先接回公主,再问清情况,若是真是恶妖伤人,贫道断不会袖手旁观。”


    再说张百福回到房中,毫无睡意,便拿出一本《神州奇录》观看起来。这书中讲的是山海妖怪、奇闻怪事,百福正看的这一段,却是一件奇事。如何奇法?各位看官听我道来:


    书说一牧童上山牧羊,下山之时,细数羊群后,发现却少了一只。一番寻找无果后,就回到家中告知父母。父母听后,认为那羊儿已被虎狼分食,并告知自家孩儿,不要去那山牧羊,以免坏了性命。牧童谨记父母教诲,从此不在那座山上牧羊。


    诗曰:


    日复一日年复年,春夏秋冬似水年。


    昔日牧童变寿翁,手持木杖叹昔年。


    一晚老翁入睡,梦见一个羊角小童,正在唤自己,老翁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唤我?”。


    牧童道:“我便是你八十年前丢失的山羊,如今我已经修成神仙,特来报恩。”老翁暗喜,问道:“当日你藏于何处?为何寻你不到?我又如何有恩于你?”


    山羊笑道:“那日我正在山中吃草,无意间进入一方仙洞。洞内有枚金丹,我吃下之后,犹如醍醐灌开了灵智,神魂中又显一篇道经。我按照经书上修炼,今日才功成出关。若不是你带我去山中吃草,我如何闻得妙法、开得灵智?”


    老翁听后拱手道贺,问道:“你如何报答我”山羊答道:“我算你元寿将尽,到时阎王吴钩一取,你便一命呜呼。不如随我去山中同修妙法,共参大道。你看如何?”


    老翁欢喜应下,半夜就随着山羊腾云而去。


    山中无甲子,世上已百年。


    一日,老翁道:“道兄,我念家中儿孙,想回去探望一番。”山羊听后与他同去。老翁出山后已过百年,昔日顽孙,已是古稀老人,留下几句道歇后,老翁就彻底放下凡念,随山羊回山享福。


    张百福看完这段故事后,不由得暗想:“那山羊倒是仁义,得道成仙之后,却不忘昔日恩人,甚好!爹爹、娘亲视我如宝,我却不能学那老翁,必然先尽得孝道,再论大道成仙之事。”想到此处,百福无心看书,熄了火烛。


    月光下,宝珠琉璃剔透,内含光芒。


    百福捏着辟邪珠,心想:“老师只传我道法,却忘了传授这宝珠用法,也不知如何使用。”思到此时,分出一丝神念查看宝珠。


    他神念才入宝珠后,猛然间,宝珠发出三尺青光,四周一片碧水灵光。百福见此兴起,抚掌道:“妙!”语毕,控制神念,将宝珠悬与头冥冥之间有所感应,心中暗道:“原来如此。”


    明白宝珠用法后,你看他手结混元印,运起丹田真气,按照小周天运转,得辟邪珠所护,百福神无杂念渐渐入定。


    却说诗如半夜醒来起夜,见怀中兔儿不见,又见杨氏正在熟睡,悄悄传好衣服,起身去寻找火兔。


    借着银色月光,小诗如四处查看,待到柴房鸡舍时,听到鸡儿凄惨异常,透过门缝一见!好兔儿!它竟然呲着钢牙,正在啃食活鸡!见到此情形,小诗如暗忍兴奋,悄悄回了东院。


    王诗如走后,火兔囫囵将半只生鸡吞下,对着她那欢快的背影诡异一笑。这一笑不得了哩,你看他那凶相


    双目通红似灯笼,满口钢牙胜锯齿。


    一副凶残咧嘴笑,哪有之前善模样。


    张百福正运转小周天,忽感辟邪珠有波动,神魂受到干扰。失控的真气,如同奔马一般,在经脉中乱撞。好在一道青光入神,将他神魂稳稳定住,百福大惊之后,慌忙将真气收入丹田。


    睁眼一看,见小诗如不知何日进来,手指正好奇的点在青光罩,玩得甚是开心。


    百福顿时心生恼怒,霎时将青光散去。他还没教训,小诗如便指着他手中辟邪珠,问道:“百福哥哥,刚才那青光,可是这个颗珠子发出哩?”


    张百福见她模样欢喜,暗想道:“也罢,她不过是未满六岁幼童,我如何与她一般见识。”想到此处气消大半,生硬点头道:“是这个珠子所放。”说完,将手中宝珠递她看。


    小诗如小心接过宝珠,捧在手中细细观看,问道:“这珠子冰冰凉凉的真舒服,是神仙宝贝吗?”百福走到窗前,将蜡烛点着道:“此乃辟邪宝珠,是老师所赐,助我修行之用。”


    诗如躺在床上,欢喜的看着手中的宝珠,越看越喜欢,歪着脑袋道:“那我拜哥哥为师,哥哥能不能将这宝珠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