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穿越小说 >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 第443章 导火索(中)
    “咳咳咳。”


    一连串的话,让身体有疾的孔希学不由的咳嗽了几声,然后极力控制了下来。


    其他大部分人面面相觑。


    他们都是圣人嫡传名头的既得利益者,被吹捧的多了,纵使嘴上不说,心头也是觉着自己高其他人一等的,并不知道面临真正与一国朝廷对上的局面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


    更不会了解,当他们遭遇这种局面时,他们那些所谓的“簇拥”,天底下的读书人到底有几人能实打实地与他们站到最后。


    故而面对族长的反问,他们之中几乎无人能应答。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没有当过族长的,永远无法如他一般全面的考虑问题。


    至于剩下的那些人,他们不在乎这些。


    只是看着孔希学那并不算好的状态,与其他几人眼神交汇间,眼神中总是莫名的意味和一丝难掩的喜色。


    “此事就这样定了。”


    “若谁还有异议,尽可与我分说,我会在全族共同见证下与你们划分族谱,将你们所属的一支独立划分出去,另开一册。”


    “一应家产田亩也划分调配到位。”


    “届时,你们大可以自己决定配不配合朝廷的清丈事宜。”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就没人再怀疑孔希学的决心。


    谁也不是傻子。


    大家都是顶着曲阜孔家名头混饭吃的,真要被划分了族谱出去,往后一脉兴衰就全凭自己,自负盈亏了。


    要是经营的好,还罢了。


    要是经营不好,可就再无翻身之地了。


    可哪怕经营的再好,盛极不过五姓七望,而当今天下的王朝,绝对不会再允许有此等世家出现了。


    纵然这一代真的经营到了那个地步。


    又能传承几代呢。


    如果传承真有这么容易,千年以来始终站在世家牌桌上的,为何仅有孔家一家呢。


    在注重家族传承的古代。


    纵然心有千般韬略,也不敢随意的生出分家单干的念头来。


    不仅仅只是抗风险能力的差别。


    嫡庶的绝对差别,根植天下人心。


    资源配给更是天差地别。


    想在如今的天下出头,且不论后果和风险有多大,想城市的难度首先就是地狱级的。


    这难度和老朱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虽然无法相比。


    可称一句低配青春版大差不差了。


    见无人再有异议,孔希学继续说道:“至于朝廷可能要追缴的赋税,明日之内,将各方各自的账簿全部清点出来,随机抽签,与另一方交换账册查账。”


    “十日内,要将开国以来孔家所有缴税的账册和应缴的赋税一一对照。”


    “哪一房欠的,哪一房补上。”


    “不足的,先从族内库房拆借。”


    “秋收以后归还。”


    “咳,咳咳。”


    “趁着朝廷的清障队伍还未至,抓紧时间将所欠的赋税拉到曲阜府衙的府库中,对不上的账目,就联系一下周遭受灾过的县衙,补上一份灾年的受捐证明,然后由曲阜府衙出具一份从族里拆借粮食的文书,把所有账册疏漏补齐。”


    要么说是千年的土皇帝。


    孔家对曲阜一带乃至整个山东的渗透力和渗透程度是惊人的,就是朝廷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的影响力都远不及孔家。


    价值这千年以来积累传承从而形成的一套教育模板,让孔家整体的受教育程度于整个天下而言都是断层的领先。


    故而,他们才能抽调出如此之多的人手,对整个孔家的账本进行优化。


    当然。


    也只是优化大明立国以后,孔家开始缴税这十数年间的账目。


    要是真正全面的清算账本。


    整个孔家千年以来的账目没有一台超算,谁算得清呢。


    除了历代传承的主房,大略对整个家族的财富有所预估,其他各房的账目算不清楚的时候,天知道他们经历过几次“火龙烧仓”。


    应对查账补税之事。


    他们虽然不算太熟,但相较其他人,却已算有经验的了。


    敲定了应对朝廷清丈的方略,族内议题便只剩最后一项,也是最关键的一项。


    对族内粮库存粮的走向的讨论。


    孔家太大了。


    就像是老朱的皇室奉养制度,在大明短短的二百年间奉养出了二十多万的皇亲贵胄。


    这还不算中途夭折,老死或者意外未登记在册的私生子。


    而孔家呢,


    整整传承了千余年啊。


    就算千年中历经不知几回朝代变换,战火纷飞也难免波及到他们。


    但,就从他们族内划分了这么多房,不难看出。


    应对战火他们也是有经验的,或隐姓埋名,或更名改姓,最后再重新聚拢。


    中间难免有遗散或是落地生根的。


    整个山东乃至北境,这数百数千万人中有多少姓孔或是与孔家沾亲带故,没人算得清楚。


    故而说孔家在整个北境一家独大,这一点也不夸张。


    只是未免朝廷忌惮出手。


    历朝历代以来,孔家都选择了在曲阜一地成据守状罢了。


    只要孔家老实蛰伏不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选择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加官进爵,恩宠有加,就算是他们的功绩了。


    如此一来。


    这么庞大的孔家,囤财囤粮,到底积聚了多么庞大的家底,没人能说得清楚。


    甚至各房存储了多少粮食,相互之间也都算机密。


    只是存粮就不免要粮仓。


    进出粮食都有动静,才让大家大致知道一二。


    这也是孔家之中有人与白莲教做买卖,经营了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上百年,都未曾引起全族警觉的原因。


    原本这事,孔希学也并不打算拿上台面来讨论。


    毕竟他们能够经营十数年乃至上百年的买卖,渠道和保密方式绝对是能经受考验的。


    可是眼下这关口实在要紧。


    白莲教分舵的叛乱在即,和他们可谓是隔江相望,他们与白莲教总舵做的生意毕竟算得上是远交。


    走的也是海上的路子。


    追缴起来太过麻烦,线索也太容易处理中断。


    可谁要是拎不清,往近在咫尺的白莲教分舵卖了粮食,分分钟能成为孔家的要命把柄。


    喜欢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请大家收藏:()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