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路易莎纪尧姆三春景 > 第 84 章【VIP】
    现在是10月初,从特鲁瓦出发,参加11月末的普法尔茨‘降临节’,似乎时间充裕?其实不是的,光是事前准备就花了半个多月!主要是得通知布鲁多境内不少骑士,大家先在特鲁瓦集结,然后一同出发。


    “真是少见的景象啊,即使是大战之前,军队集结,布鲁多的骑士也不会到的这样齐了吧?”看着最近越来越多的骑士聚集到宫廷及宫廷周边,侍女吉娜忍不住说道,说起来他的父兄也在其中呢!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参加战争,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缴纳‘兵役税’了。但这种去参加隆重庆典的机会,那最好不要错过.这时候都是大贵族花钱买体面,普通骑士可以趁机赚一笔。”去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的海莲娜理所当然地说。


    她说的也没错,现如今骑士老爷们的注意力也多在经营自家采邑上头了,打仗?狗都不去!也就是少数战争狂热分子,以及手头缺钱的,想打仗赚钱(超过服役期有军饷,更重要的是,打赢了还有战利品和俘虏赎金)。其他的,都会选择出钱了事。


    在各个地区,这个倾向都很明显。高登兰最干脆,形成了制度性的‘盾牌税’,其实就是代兵役的钱,国王和大领主可以拿这个钱去招募民兵或雇佣兵去打仗。瓦松的话,没那么‘极端’,但‘兵役税’这种东西也是每次战争都有一定比例的。


    其他地区也有‘盾牌税’‘兵役税’类似的东西,但好像普及性就差很多了,骑士传统维持的相对较好。


    “而且骑士也越来越少了吧?”这时候,路易莎也走了过来,一起站在窗边,看堡场里列队的骑士:“我看过布鲁多历年的骑士名单,200年前布鲁多还有1500名左右的骑士,100年前就只有600、700名了。到现在,骑士总数只有400名不到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骑士绝嗣,土地被其他贵族‘兼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成为骑士越来越困难了。200年前,成为骑士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只要能购置一个骑士的全套装备马匹,再向领主宣誓效忠,几乎都能被册封为骑士。”


    “现在的话,成为骑士侍从都需要讲究血统,至于骑士侍从册封为骑士,更得满足土地、财产上的要求.”


    说到这里,路易莎摇了摇头:“就我知道的,不少骑士侍从一辈子都不会成为骑士。他们大多也不在乎这个了,有的甚至主动放弃册封。骑士侍从没有骑士的很多义务,包括兵役税什么的,却一样能上战场,一样获得兵饷、战利品”


    “但现在的战争,骑士依旧是最重要的.只靠雇佣兵,是不可能的,他们很多时候并不可靠。民兵?他们或许可以作为辅兵,但最困难的任务是不能指望他们的。”海莲娜忍不住说。


    “是的,现在的战争的确是这样。”路易莎着重强调了一下‘现在’,没说以后。


    说起来,现在骑士虽然经常花钱免兵役,而且这个群体人数呈收缩状态,但他们依旧是战争的主角——骑士不只是骑士,他代表的其实是一个战术小队。此时的骑兵出征,至少会自带一个骑士侍从、几个配套步兵。如果是有自己旗帜的方旗骑士,那麾下人马就更多了!以布鲁多为例,别看在籍骑士只有400名不到,但真要拉出来打仗,往少了算,400名骑士+400名骑士侍从,再算配套的步兵,领主从各地募集的民兵,以及一定数量的雇佣兵,最多可以拉出近万的军队!


    这可是实数啊!要知道,很多古代说是规模很大的大战,军队人数得打折了算。一方面是吹人数的风气,另一方面是习惯性将后勤也算上了。就算是最‘老实’的记录,也只能按照记录数字的1/3算呢。


    当然,这就是布鲁多的‘战争潜力’,一般也不可能做到那一步。最简单的,要把近400名骑士足额召集来,除非是生死存亡关头,下死命令了,不然根本做不到!不少人还是会出‘兵役税’。


    骑士真正衰落,还是热武器的出现.这让合格步兵的远程杀伤史诗级增强,而且培训成本、培训时间迅速降低。相比之下,骑士对步兵没有那么强的优势了,而且训练成本还是很高——骑士要配合马匹作战,训练成本就不可能低。


    吉娜对‘骑士的兴衰’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即使她是出身骑士家庭的女孩儿。她只是有些不确定地问:“应该不是所有骑士和骑士侍从都能去的吧?”


    “当然,所有骑士都去普法尔茨,领地都无人治理了,布鲁多上下无法运转,那怎么行?”路易莎给了肯定的回答,而且进一步说:“能去的,除了近卫队、一部分伯爵亲信,就是比较穷苦的那些骑士、骑士侍从了。”


    其他人明白路易莎的意思, 近卫队不必说,伯爵和路易莎郡主在哪儿,他们就在哪儿,特别是这等需要撑场面的时候。亲信也不必说,出门不带一部分亲信,很多事都没法处理了。至于比较穷苦的骑士、骑士侍从,那就是内部照顾了,给他们一个赚外快的机会。


    而且这样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帮扶穷苦骑士,本来就是这个时代军事贵族们的‘政治正确’。


    是的,赚外快。就像最开始海莲娜说的那样,这样盛大的庆典,就是大贵族花钱买体面,普通骑士趁机赚一笔的机会——大贵族们带骑士去参加庆典,难道还能让骑士们自费?费用就全被包了。而参加庆典时,大贵族得给主人家送礼什么的,普通骑士却不必,相反他们还能白拿很多礼物和赏赐。


    另外,这种盛大庆典,一般还会有比武大会什么的,那也是自恃武力出众的骑士赚钱的好机会。


    比武大会是一种完全模仿战争的游戏,嗯,虽然真实的战争中,骑士在一定规则下一对一单挑,这就不太可能发生。但不管怎么说,很多流程是模仿了战争的。譬如战败的一方会成为另一方的俘虏,不只是自己的装备会全归另一方,自己想要重获自由,也得花赎金呢!


    最后,骑士集结完毕后,看出行队伍。也确实和路易莎说的一样,除了近卫队、部分亲信,就是比较穷苦的骑士了。


    为了面子上好看,同时也是行使自己身为‘封君’的义务,顺便收买人心,巴尔扎克伯爵还特别给这些穷苦骑士、骑士侍从置办了一身行头。大概就是统一的蓝白色服装(蓝色、白色都是巴尔扎克家族纹章上的主要颜色),用精美的布料制成。此次出行,路易莎也要去——刚被告知她也去,伯爵要带她见见世面,问候一番各地诸侯时,路易莎还蛮有兴趣的。这算是这年头难得的大型集会了吧?可以看看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说不定还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当是旅游也不错啊。


    但过了一段时间,路易莎就开始担心起一路的舟车劳顿,以及到达普法尔茨后,那边的情况了。


    要知道,普法尔茨只是一座不算大的城市,嗯,这和普法尔茨大主教是慕伯汉地区宗教诸侯之长并不冲突,此时各地区宗教之长也都不是在最重要的城市,或许其中也有避开世俗权力强大的城市的意思吧总之,这样的普法尔茨,真的能招待那么多人吗?


    哪怕是现代社会,搞一场大型集会,也是非常考验组织能力、接待能力的,弄不好就是一场灾难了。中世纪搞大型集会,不出事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大贵族们高高在上,下面出事了也不影响他们场面光鲜。


    然而不管路易莎怎样担心,到了时间总要出发的。


    路易莎这一趟带了4个侍女,4名女仆,厨娘让娜,以及她的一个助手。除此之外,专属于她的骑士就有12名,以康奈尔骑士和亚兰骑士为首。至于骑士侍从,那就更多了,这一路上这些人都在她的马车前后打马开道、护卫左右。有什么事路易莎也可以差遣他们,毕竟出门在外侍女、女仆们总有不方便的地方。


    “这次大概是1个月左右的路程, 对吗?对于普法尔茨这个目的地,这时间还算充裕,我们不必像急需参加集市的商贾一样赶路。”上路之后,和路易莎同车的海莲娜忍不住算计起来。


    除了行李车、女仆乘坐的普通马车,路易莎这边还有两辆华丽的马车,一辆车除了车夫外可以乘坐三、四人,足够路易莎和她的4个侍女使用了。一般侍女们会轮班来陪伴路易莎,除非路易莎宣称想要一个人呆着这会儿和路易莎同车的就是海莲娜。


    “是的,时间充足但我要说,这真不是一个举办庆典的好时间。现在还很凉爽舒适,这没问题,可等到庆典开始,就是寒冷的深秋了,尤其是普法尔茨,可比特鲁瓦的深秋更冷。而随着庆典进行,会进入到寒冬,我真不敢想象到时候会有多大麻烦。”


    路易莎可不认为东道主能保证所有人都暖暖和和的。


    海莲娜点点头:“是啊,真不敢想象.幸亏弗兰哥尼亚公爵非常热情好客,邀请了伯爵去他的城堡过完冬天再返回布鲁多。不然,难以想象,所有人要冒着严寒返回布鲁多,那该有多难!”


    弗兰哥尼亚公国是慕伯汉大大小小公国、伯国中的一个,普法尔茨就在弗兰哥尼亚公国之中,算是个小小的‘国中之国’吧——这不奇怪,大主教、主教这种‘宗教诸侯’,虽说和世俗诸侯一样,有所谓‘领地’,但就是所在城市,最多城市周边一圈乡镇而已。


    这样的话,是很难独立存在的,基本都在某个大领主的领地内。像是瓦松的六大宗教诸侯之一的图维主教,这个‘图维’就是布鲁多境内的一座小城。因为地方太局促,有那么一两任布鲁多伯爵,还给图维主教捐赠过图维周边的土地


    弗兰哥尼亚公国的宫廷在‘法兰’,而法兰离普法尔茨真的很近,只有大概40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两地都在普法尔河畔,走水路真的飞快——‘普法尔茨’这个地名,就源于他位于普法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


    弗兰哥尼亚公爵和巴尔扎克伯爵关系的确很好,这方面有地缘上的原因,也有亲戚关系起作用。巴尔扎克伯爵和弗兰哥尼亚公爵,两人算是表兄弟关系,他们的母亲出自一个家族,是堂姐妹来着。


    真的,以此时贵族联姻状况,路易莎丝毫不怀疑,她今后走哪儿都能遇到亲戚,无非远近而已。


    “是啊,是得感谢公爵不过,也只有一部分人能去法兰过冬吧?多数骑士还是得冬天返回布鲁多。”路易莎摇了摇头,没有说更多。这倒不是怪弗兰哥尼亚公爵,人家一个宫廷,能招待的人也有限。听说还不止是邀请了巴尔扎克伯爵去过冬.


    “只能说没办法,谁让我们的‘罗马皇帝’陛下早不驾崩,晚不驾崩,偏偏8月这个尴尬的时间驾崩呢?”路易莎最终说道。


    慕伯汉国王,或者说‘罗马人的国王’,又或者说‘罗马皇帝’.总之就是那位,今年8月去世了。这样慕伯汉的4位世俗诸侯和3位宗教诸侯,就赶紧聚集在了一起选国王。因为强大诸侯势力均衡, 教会方面也不想选个强力的‘罗马皇帝’,多方妥协下,还是前国王的儿子继位。


    虽然是‘父死子继’,但这并不是家天下,是诸侯们妥协下选出来的。而所谓妥协,其实就是各方都不满意的意思——如果有一方或者几方非常满意,那就意味着该有人非常不满意了。所以成功的妥协,本来就该是以所有人的‘骂骂咧咧’收尾的。


    这没什么,总之这件事就花了1个多月。就这,还算这次分歧不多呢!大家基本是坐下来开了几天会走流程而已。然而饶是如此,也是9月中旬才忙忙碌碌出发,邀请国内外贵族参加普法尔茨举办的降临节庆典,同时见证一下慕伯汉国王的登基吧。


    “8月算什么尴尬?就不能等明年春天继位?比如‘圣灵降临节’就是很好的日子,那时候气候温暖明媚,最适合举办大型庆典了。不过就是我们这位新的‘慕伯汉国王’等不及了,看起来他只想快点儿加冕。”海莲娜满不在乎地说。


    的确,路易莎还是‘华夏人思维’了。按照华夏人的惯常想法,觉得8月份老皇帝死了,9月份决定好了新皇帝人选,那肯定是尽快登基啊!‘国不可一日无君’,拖到第二年算怎么回事儿?而且迟则生变,谁知道期间会发生什么?


    而9月以后,最适合的日子就是降临节了(降临节和圣灵降临节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初夏时的节日)——一方面,举行庆典的节日得是重要的宗教节日,一些边角料小节日不行。另一方面,还得给贵族们留出花在路上的时间呢!


    但她顺着海莲娜的说法再一想,又觉得是啊,老皇帝8月驾崩算什么尴尬?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状况,各大诸侯头顶上没有皇帝、国王,也一样能维持地方统治。而且过去慕伯汉有过近二十年没有国王(皇帝),看着也挺好的自有国情的嘛。


    海莲娜还在继续说:“毕竟这位新的‘慕伯汉国王’,对了,他还没决定自己的称号对吗?总之就是他,他今年都51岁了,不抓紧时间继位,谁知道还有几年呢?”


    “是的,还没决定自己的称号,不过‘鲁道夫一世’是最可能的称号了,毕竟他就叫‘鲁道夫’。又不是圣父,决定称号很少不用自己的名字的。”路易莎想了想说。


    此时皇帝、国王们的称号,基本都用自己的名字,然后往上数,看这一系的统治者有几个同名的,然后就是XXN世了。教皇则不太一样,不少都不用自己的本名,而是会选择一个过去教皇的名字。从这个选名,大家就能看出这任教皇是以哪位教皇为榜样,要哪种执政风格了。


    “51岁的确是听说他的身体也不好,饱受痛风困扰,只不过没有我们瓦松的国王中风那么糟糕。”路易莎想想也是,这位估计是想趁身体还好的时候赶紧继位,多过两年当国王的瘾。以他的情况,或许一两年后就算活着,也有心无力了。


    也就是加冕‘皇帝’得在加冕为国王后,不能同时进行不说,还得专门跑一趟罗马教廷进行仪式。不然路易莎估计,这次也是要一起尽快办了的。


    就这样,路易莎一路上有侍女陪伴,聊天解闷,一开始还算不错。但直到队伍走出布鲁多,进入到东边多森公国境内,就连能聊的东西也聊的差不多了。


    这一路上又不怎么产生新话题,这下是连聊天也越来越乏味,路易莎甚至开始思考有什么游戏在颠簸的车上也能进行。


    “路易莎郡主——” 车旁一个骑士侍从的声音打断了路易莎的思考。


    路易莎没动手,是这会儿陪伴她的雨果夫人拉起了帘子。映入眼帘的是一个15、6岁的骑士侍从的脸,他禀报道:“郡主,探路的骑士来回报了,再走2个小时就有一家大修道院,正好在那儿投宿。”


    探路骑士一般会快马赶路,看看前方是否安全,有什么可以投宿的地方——安全一般是安全的,此时一路上的强盗虽然多,但那些人可不会对大股部队行动、甲胄齐全的骑士出手。一般这个时候都要藏好自己,以免被骑士老爷们发现,顺道清理他们捞一笔!


    至于投宿的地方,虽然相比普通旅客,大贵族出门都有比较好的地图,会标注地形、市镇什么的(地图准确度不用指望)。但是,一来谁知道地图画好后,这一路有什么变化呢?二来,探路骑士先去,还可以通知前方投宿地做好相应准备。


    要招待大量客人,哪怕其中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得到‘宾至如归’的招待,那也是需要做不少准备的。尤其是一些招待能力不怎么样的小城堡、小修道院、寻常旅栈。


    像这次,算是不错的投宿地了,一家大修道院呢!


    此时的修道院,是承担了旅店的作用的。因为从一开始,修道院就有规训要‘接待所有人’,尤其是一些朝圣的穷人!此时大量朝圣的穷人,之所以能负担得起朝圣的费用,就是因为一路上露宿荒野外,只住免费的修道院。


    当然,实际上现在很多修道院都不可能给所有来客招待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朝圣者越来越多,一些‘热门路线’上的修道院根本接待不来那么多人。另一方面,大多数人都是有‘世俗之心’的。接待来客,哪怕只是最简单的接待,提供一个睡觉的地方,一点儿热水,那也纯粹的‘开支’.长期下来,多数修道院本能就不会太喜欢。


    因为‘接待所有人’是修道院最基本的规训,所以他们还是会接待朝圣者、流浪者、小商人(都是不会出钱的旅客)。但接待会很差,这些人不用指望能得到一个房间,就很多人共享马厩旁的房间,甚至直接住马厩。食物的话,要么没有,要么也是最差的杂煮粥.


    相比之下,富有的旅行者在修道院得到的招待就很不错了,具体取决于这个修道院本身的情况。大修道院条件更好,小修道院稍差。


    路易莎听到大修道院,也稍微高兴了一些:“那倒是不错,希望那儿的环境能比上一个修道院干净一些.至少,能指望他们的热水供应充足了。”


    一般来说,修道院的环境是比旅栈要干净很多的。这和后世不太一样,后世商业化的酒店,往往更注意清洁。但此时的旅栈么,往往附近就那么一家,对旅客来说是没得选的。这种情况下,他们只会尽可能降低成本,清洁打扫也很长时间才会有那么一次。


    修道院就不同了,修道士、修女们出于朴素的宗教情感、奉献精神等,打扫房舍大多比较用心。至于修道院其他部分,那是他们长期生活的地方,各方面设施自然也相对完善——不过也有例外,譬如路易莎他们上次投宿的修道院。


    作者有话要说魔/蝎/小/说/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