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鲁瓦因为‘假账案’,冷集市最后几天比往年更忙更乱时,佩巴蒂公司的商队早已带着大批商品出发,前往各座城市了。和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商品中包含了大量的糖这可是近几十年来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它的受欢迎看不到尽头。
谁会不喜欢糖呢?
佩巴蒂公司的商队首先向西走,西边不远就是瓦松的王都西岱。那是一座有着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这在此时的西方已经是‘超级都市’的规模了。更不要说,这座城市里有王室,有大量权贵,还诞生了此时算是新事物的‘城市中产阶级’。
对于商人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消费人口.在中世纪这可是很难得的。
佩巴蒂公司商队走水路进入了西岱(以此时的运输成本,只要有一点儿办法,大家都是尽可能走水运的),他们在格雷夫登岸——这里是西岱的卸货区,除了走水运来的商品在此卸货外,这里还有成规模的屠宰业、制革业,牲畜交易也有部分就近在此。
除了卸货外,其他行业的‘气味’显然都不会好闻。所以这里从来都是臭气熏天的,只有底层人会在此生活.哪怕在城市气味普遍恶臭的中世纪,这种区域也是大众难以接受的。
佩巴蒂公司这次的商队队长用手绢捂住了口鼻,指挥码头的卸货工卸货:“小心一些!都弄到佩巴蒂公司的仓库.登记的书记呢?太糟糕了,别砸到地上!里面都是很珍贵的商品,你们绝不会想要赔偿的后果!”
耳朵上夹着羽毛笔的书记急匆匆跑来:“梅纳杰先生,我先去仓库,准备做入库登记!天呐.圣诞节都没法休息!”
商队队长名叫‘梅纳杰’,他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就继续盯着卸货工卸货了。
这时,一些妓.女也围了过来,盯紧了船上的水手和伙计。就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一样,码头这种地方总会汇集不少妓.女,‘格雷夫’也不例外。码头汇聚了大量青壮男工,本来就有稳定需求。更不要说水手们了,他们出门一趟,也就是到码头了才能下船消遣。
说起来,这些水手们大都有闲钱,身边又没有妻子,和妓.女们也算是对齐了。
当然,码头这种地方也就不指望有多像样的妓.院了,这里开设的基本都是露天妓院——所谓露天妓院,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上无片瓦。只不过是在特定的区域,用破破烂烂的布帘围起来,里面也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空间。
每个小空间里有一个草垫,来客和妓.女就在这里行事。
在后世人看来,这和野外也差不多了,但在这时倒没什么人在意这个。就算是好一些妓.院,除了有屋顶外,条件也和这没什么不同.考虑到骑士老爷们也多的是和妻子、随从、孩子一起在城堡的礼堂生活(吃饭、睡觉都在这儿),好像真的没什么。
梅纳杰扫了一眼船上的伙计:“卸完货之前不许去逛妓.院,晚上要离开的,不要忘记请假如果明早去货栈迟到了,你们知道后果的。”
伙计们都知道这些,也就勉强忍耐住了,不去看围在周围,露出大片胸脯、扭动着屁股走来走去的妓.女。说实话,她们大多年纪不小了,长得也不很漂亮。但商队出门在外,所有人都精神紧张而疲惫,也没有机会接触女人,现在个个都想发泄一番。
“码头区又扩大了不少,但河道还是这么窄。拥挤了这么多船只,实在是太危险了.前两天还有很多人和我抱怨,货物从船上送到市场,要花太多时间了,‘等待’能耗尽所有人的耐心。”码头负责收税的一个税务员似乎与梅纳杰认识,主动过来说话。
“这方面,您可比那些抱怨的商贩优越多了。几乎没怎么等过,一向优先给您卸货了,是不是?”税务员笑呵呵地说。
“那是因为我们懂得‘分享’.只有所有人都满意,我们才能满意。”梅纳杰笑着上前和对方握手:“我亲爱的朋友,您今天怎么有空来?”
“没什么,只不过是有人听到了不好的消息,想要让‘信使’来瞧一瞧。”税务员撇撇嘴:“有什么人能比我们这些人更方便的呢?本来就要抽查进出货物的说起来,贵公司真的也开始涉足食糖生意了吗?”
有些事是没法隐瞒的,佩巴蒂公司开始大笔卖食糖开始,大家就都会知道了。所以梅纳杰只是矜持地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这件事,说:“是的.但我想,有些人不该为这件事坐不住,现在食糖生意还远未到做完的时候呢!”
“大家都想要食糖,这是供不应求的生意!”
税务员又是呵呵一笑:“或许他们就是想保持市场的饥渴呢?这样做生意可太简单了。垄断行业,这可是那些犹太佬最喜欢的.事实上,如果不是食糖生意还远未到做完的时候,怎么可能只有我这样的人,被支使来打探消息?”
这个时代,犹太人聚居就代表这个地区有不错的经济。西岱当然符合这个标准,所以这里确实有不少的犹太人。他们几乎理所当然地在西岱的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主要定居在‘犹太人街’,但皮货街、老呢绒布街等地,也有较小的犹太人定居点。
而和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西岱在此时还是一个犹太世界的学问中心,因为此时西岱的犹太学派精神领袖是誉满天下的大学者,无数学者都来向他求教.当然,这样的辉煌背后,这些犹太人依旧免不了被驱赶、羞辱,甚至是屠杀。
犹太人偶尔会因此离开西岱,但往往很快又会回来,因为此时其他地方对待犹太人的方式也差不多。有时有不错的,大多也是统治者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如果经济好转,又或者继任者不具备这样的远见,情况又会恶化。
事实上,此时的统治者基本是将犹太人当做是年猪的。
放纵他们独占某些行业,尤其是金融相关的行业(犹太人有这方面的知识,而且不必考虑宗教上的避讳,基督教原则上是反对钱生钱的).这当然会引起人民的嫉妒和怨恨,等到时机成熟了,赶走、杀害这些犹太人,收缴他们的财产。这样大家满意,统治者也赚得盆满钵满。
此时西岱城中,食糖生意也主要是由犹太人来做的——准确地说,他们包揽了香料生意的大部分,而食糖只是香料生意的一种而已。
梅纳杰没说更多,只是随便税务员抽查这次的货物,这当然是不能发现任何问题的。
抽查完毕后,税务员点点头:“这些食糖的质量很好,就算是给国王享用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可惜,自从宫廷主管换人之后,你们在宫中就没有特别得力的朋友了。”
“这也没什么,宫廷里的人来来去去,总有我们再次占上风的时候。”梅纳杰倒是对此很洒脱,还说:“而且食糖的话,总有地方销售.这一次我们带来了三万多磅,这难道还吃不下吗?”
佩巴蒂公司从布鲁多买入了二十万磅食糖,这些食糖有三分之一会被贩运到高登兰, 那里是佩巴蒂公司极有优势的国家,数万磅食糖算什么?
又有三分之一,会贩运到北边低地地区和东边慕伯汉。低地地区工商业发达,市民消费力不容小觑。至于慕伯汉,穷是穷了些,但小公国林立,贵族们的消费能力还是有一些的。
剩下三分之一才会在瓦松本土销售,其中一半运输到了西岱这个王都,其他则分到了富庶的罗纳地区,以及几个重要城市
三分之一的一半是三万多磅,这听起来很多,但在西岱这样一座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就像是把糖洒进河里,融化地悄无声息——虽然失去了宫廷这个最大的销售渠道,但佩巴蒂公司总和一些驻留在西岱的王公贵族(包括世俗贵族和宗教贵族)有往来。光是这些人就能稳定消耗不少食糖了。
至于这座城市里活得不错的商人、技术工人,他们也同样能消费食糖。平均或许不如贵族,可因为人数众多,总的销售额其实更多。
商队的货品很快被搬进了佩巴蒂公司在西岱的货栈仓库里,此时大的商业组织都会在各大城市里有自己的货栈,这种货栈集仓储和销售于一体。前面是商店,后面或地下就是仓库了。商店可以做散户生意,同时也接受分销商来批发。
而随着商队商品入库,早就等着的分销商就上门了。常和佩巴蒂公司合作的分销商是基本固定的,他们依靠着佩巴蒂公司提供的商品转手挣钱,佩巴蒂公司也依靠他们才能维持末端销售。
“我听说佩巴蒂先生走通了东方的关系,拿到了一定配额的食糖,这是真的吗?”有小的分销商等在货栈仓库外,观望前头商店的热闹,对一旁另一个分销商说道。
“我听说不是那么回事儿,是佩巴蒂公司在罗兰西南方的岛屿上尝试种植甘蔗成功了——你知道吗?食糖是从一种名叫甘蔗的作物里获得的。啧啧,如果这是真的,佩巴蒂公司就要发大财了!”另一个分销商却带来了另一个说法。
“哪有那么容易!我知道甘蔗,那是一种只能在气候潮热的地区种植的作物。罗兰西的一些商人尝试种植,但一直不太成功,没有合适的土地。再说了,就算种出了甘蔗,制糖又是另一个问题,那可是东方的技术!”还有人似乎了解更多,也加入了谈话。
在这个时代,情报获取不易,佩巴蒂公司忽然大批销售起了食糖,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但极少有人知道他们是从布鲁多进的货。而少数知道的人,也不会知道布鲁多的食糖是自己产的,只当他们也是做转手的生意。正在分销商们交换‘情报’时,货栈的负责人来了,让伙计打开仓库的同时,也和分销商们谈起了出货的事儿——这些分销商大多不是在西岱做生意的,他们拿到从佩巴蒂公司货栈里批发来的商品,会运到外省的广大土地去贩卖。
他们往往不只做一个品类,但品类也不会太杂就是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愿意买一些食糖。不同于很多商品,其销售情况要看潮流和消费习惯,食糖却是此时大家都喜欢的。只不过有的人可以随意消费,有的人喜欢却实在消费不起罢了。
这些分销商在检查过陶罐里的食糖品质后,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在自己的进货单上添了一笔。
因为是分销,所以都是以‘125磅’为单位销售的(一桶就有125磅了)。这些分销商多的有一人就能拿走上千磅的,最少的也得有一两多百磅。如此货栈开门分销第一天,就批发出了5000磅!
这些分销商心里也是有算计的,佩巴蒂公司的货栈销售的食糖都是最优质的,拿到地方去卖,轻轻松松能卖到2苏每磅.作为一种国际商品,食糖的价格也很透明了。
分销商们的进货价是17芬尼,这每磅就有3芬尼的赚头。若是贩125磅,就是1镑半还多的毛利润。
很少有人只批发125磅的,大多是几百磅的样子。这样只在食糖一项上,他们就赚到几镑毛利了。至于说最大的成本‘运输费’,因为食糖是贵价商品,就算是几百磅食糖,两头役畜也能搞定了,算起来很容易负担.
要知道,这年头的城市中,就以西岱为例吧,一名资深木匠或石匠,标准年薪也不过1280芬尼,就是5镑出头。他们都是收入较高的技术工人了,和一些小商人收入情况也差不多——这个收入其实是比一名普通的祷告牧师还要高的!
如果批发并售卖出500镑的食糖,获得的毛利超过一名普通祷告牧师年薪的收入。那这对日常其实也就是挣辛苦钱的分销商,就很了不得了。
当然,这个销售额也令货栈的负责人很振奋。他们的毛利也是每磅3苏,批发出5000磅食糖,那就是六十多镑的毛利了!六十多镑在此时绝对不是一笔小钱,普通骑士一年也就是这么多收入.而这,才只是个开始呢!
因为第一天来的都是最相熟、最积极的,普遍也比较阔气,之后大概就没有这么大的出货量了。但不管怎么说,头一天就出掉了五千多磅的食糖,这足够令人振奋——除了五千磅食糖批发分销出去,还有前面商店的零售呢!
这一天还刚好是星期日,虽然这个宗教上规定是休息日的日子,对很多穷苦人来说并不能真正休息。但在西岱,还是有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甚至较为富裕的小市民家庭,家里的主妇会在这一天去过教堂后,来市场,或者商店较多的街道逛一逛。
见到往常不卖食糖的佩巴蒂货栈也出售食糖,品质极佳,买一些也是应有之义。
“看起来真不错,比隔壁波尔东大街上,药铺里销售的食糖好多了!看看多干净啊,是琥珀色的,还一点儿没结块!”闻到蔗糖香气的家庭主妇们聚拢在放着食糖的货架旁,对打开的一桶食糖评价道。
布鲁多生产的食糖本就是优质的,再加上运输时间短,相比起自东方远道而来的食糖自然更有优势——虽然糖理论上不会过期,但古代的制糖技术很难保证纯净和浓度,一些古法制糖得到的糖块,时间长了也会发霉长毛就是这个原因。
运输时间长,而且一路都在潮湿的船舱中,不说发霉,多少是对食糖的品质有影响的
虽说这些零售的食糖对比别家出售的食糖,并无多少价格上的优势,但品质出众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卖点。
好的食糖放在货架上,有需求的市民看到了就会想着可以买一点儿——毕竟,工业社会之前,商品无法保证质量稳定。即使是一家作坊生产的,也可能前一批还不错,后一批就差着不少了。
好不容易遇到了优质商品,手头有钱,又确实有需求,大家采购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
“请来2磅。”一位中产阶级的家庭主妇直接对店员说道。
2磅说起来也不多,换算一下700克都不到,日常制作甜点和普通菜肴都要使用的话,其实消耗的也快。但此时糖是贵价商品,大家用的比较节省,一次买2磅就算多的了。
相比起批发销售,零售的利润更高,不过这就是细水长流的生意了, 一天两天卖不了多少。
在不少家庭主妇选购食糖时,一个穿着毛皮衣服,戴着黑色帽子的老人走进了货栈。他名叫约翰,是西岱新崛起的中产阶级的一员,而且是上层中产阶级——他在乡下有自己的小庄园,在城里也有自己的生意。
他和主持这座货栈的先生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平常关系很好,也相信佩巴蒂公司的信誉,所以正式的采购总会来这儿。
他此次采购是为了自己的婚事——他已经六十岁了,曾经有过一段婚姻,此次却是和一个年轻的、大约才15岁的女孩儿结婚。
这样的婚姻在后世看来是荒谬的,但在此时却非常常见。甚至男方不必为这段年龄差距巨大的婚姻放低要求,照旧可以选择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
之所以年轻姑娘愿意嫁给年龄上足够做自己祖父的男人,有多方面的考量。有时这就是一种家族联姻,新郎的年纪自然无所谓。有时,姑娘自己也愿意,因为嫁一个年老的丈夫也有好处。
老夫少妻,夫君往往会比较宽容,这在此时就是了不得的优点了!毕竟此时的丈夫对妻子往往非常粗.暴。另外,年老的丈夫死后,都会给年轻的妻子留下一笔财产,这就是年轻姑娘再嫁的资本。不少姑娘再嫁往往比初嫁更好,也是因为这笔不菲的嫁妆。
甚至说,和年老的丈夫结婚,还是一个极好的‘过渡’。老丈夫并不严厉,她们正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比较轻松地学会一个主妇应该了解的技能。等到再婚时一切得心应手,也不会因为日常犯错被丈夫责罚。
约翰是一个比较宽和的人,对自己年轻的妻子也很期待他和此时很多年老娶妻的男性一样,期待年轻姑娘给自己萧索的晚年带来一些生机,并且在实际层面照顾自己的晚年(妻子+女儿+护工?)。
约翰示意拿着采购单的管家去和货栈的伙计沟通,自己则是在货架之间踱步,精明地挑剔着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他也是听说佩巴蒂公司的商队从特鲁瓦冷集市而来,带来了很多新货物,挑选余地会更大,这才选择今天来采购的。
他当然也看到了货架上的优质食糖,确定其优秀品质后,很快做出了决定。对自己的管家吩咐道:“食糖,食糖我们得改一改,买一桶吧,我看这一桶也没有多少。婚礼用完, 就剩不了多少啦!”
零售很少遇到这样的大客户,伙计连忙搬来没开封的一桶食糖。还当场打开了,让约翰可以检查——任何时代,商业欺诈都不是稀罕事,在监管聊胜于无的中世纪更是如此。多的是卖的时候商品是一个样子,到手回家一看是另一个样子的。
约翰却没有仔细检查,还要看看桶底是不是品质和表面一样。主要是他和这家货栈已经建立起了信任,货栈主管都是合作伙伴了
一天之内,像约翰这样的顾客还是少数,多数顾客都是2磅、1磅,甚至半磅地买。真要短时间内看销售量明显变化,还是要看批发的。
第一天之后,其他分销商慢了一步,但陆陆续续也来了——第二天,批发给分销商两千多磅,第三天差不多。再之后,一个礼拜内,都维持着每天1千磅左右的销售额这样一来,十天就批发出去了17000磅左右的食糖,这就是这批货的一多半了。
另外货栈主管也没闲着,这段时间还主动联系了西岱城中居住的王公贵族,直接给他们推销自家的食糖。
宫廷的订单是没办法了,可这些王公贵族府上,总有一些能拿下的。而他们的日常消耗又不是普通市民能比的,几乎个个都像约翰做婚礼采购一样,一桶一桶拿的!
靠着上门销售,又是两千多磅的出货量。这也不是一次性的,这些王公贵族的府邸,又不是一次采购一年的就和货栈前面店铺做的零售生意一样,也是要细水长流的。
总之最后一算账,三万多磅食糖,用一年时间去销售的话,轻轻松松,都不费劲的——几乎不用多思考,西岱的货栈主管就决定申请明年多入一些食糖!
而和这家货栈一样,其他地区负责销售的,都有差不多的申请。
作者有话要说魔/蝎/小/说/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