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新式书院在古代 > 79、第 79 章
    时间差不多到中午了,属于食物的美妙气息传来,勾得人心蠢蠢欲动。


    胡莲莲抓起了修路伙食的重任,显然她将这个重任履行得很好,即使是简单的菜色都做得有滋有味,引人垂涎。


    力役们在衙役的命令下纷纷停止修路,有序地排成一队队走向吃饭的地方。


    学子和先生们也不例外,排在力役和衙役们的中间。


    极少数的几个衙役想仗着自己的身份排在最前面,不按照队伍前来的先后顺序,直接被学子点出来,灰溜溜地走到了队伍的末尾。


    有些力役看到这一幕,神思复杂,撇过头去。


    今天的菜色不比在青山书院内吃得好,水平下降了不止一星半点,学子们毫不在意,干了一上午的体力活,肚子已经打鼓很久了。


    反倒是小吏和力役们眼巴巴地看着锅里油滋滋的菜,肉眼可见的肉,欣喜不已。


    徭役居然能吃得那么好,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之前来服徭役,吃的就是咸菜配馒头,多的一碗清水。


    林清和没做什么,只是做到了没有克扣修路的银钱,每一文都用在了前来修路的百姓身上,无论是力役还是小吏。


    于铁拿到自己的午食,碗是从青山书院内拿来的素白莲花大瓷碗,里面盛了满满的干饭和一荤一素。


    肉眼可见的菜和肉丝,在白亮的碗里堆叠,泛着油光。


    于铁吃着吃着就想起了家里的婆娘,她还没吃到这么油水充足的饭菜,家里这些年都在供小孙孙上学堂,哪里的油水吃进肚子里头。


    于铁一边想一边扒拉着碗里的饭菜进嘴里,吃完后,嘴巴一抹,将碗送到了收碗处。


    他放下的时候,眼神依依不舍地看着,他老汉还是头一回用白瓷的碗吃饭嘞。


    收碗的下人一看,笑了,“老汉,不用舍不得,晚上还能继续用,只要没人故意偷藏摔碎,这碗是够的。”


    于铁收回了手,稍有局促地问道:“请问这位管事大人,这儿还缺人洗碗刷碟吗?”


    那下人吓了一跳,脸色有些变了,转过头左看右看,见大家都在专心吃饭聊条,才对于铁说道,“老汉别胡说,我不是什么管事大人,老汉随口叫一声便是,这里确实需要点洗碗刷碟的帮工。”


    下人愿意告诉老汉无非是老汉叫到了他心坎里,哪有下人不愿意高升成管事的,还有就是人确实多,餐餐要用,挤不出人手去干这个活。


    “好好,谢谢,谢谢,我叫我老婆子过来试试。”于铁笑了,深深的皱纹舒展,眉宇之间的愁苦好像消失了一些。


    收碗的那人上下扫视了于老汉一眼,“要手脚麻利的,过来试试,如果没过,包一餐饭就回去吧。”


    他说的这些,是小食堂里众所周知的事情,每次的结尾都是帮工们洗碗收拾。


    这次来的帮工不全,小食堂里有好些帮工听说是修路的活,就直接选休假不来了,等着书院重新开院。


    于铁再次谢谢下人,准备转身去找杜学子帮帮忙。


    “诶,老汉等等,我去问问,要几个人,别着急走。”那下人想了想,找谁不是找,多找几个,他们就不用既要做这也要做那了,累得要死。


    于铁顺从地等在原地,看着下人急匆匆地找胡莲莲说这件事。


    不一会儿,那人就带着一脸笑意回来了,“要三四个手脚麻利,不占便宜,不闹事的妇人。”


    “诶诶,谢谢谢谢。”于铁嘴笨,只能一个劲地道谢,说不出别的。


    下人摆摆手,“快去吧。”


    于铁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光是这饭菜,白来这干活也是值得的。


    他抓紧时间想快点找到杜晃,还避开了别人问询的目光。


    发生在收碗处的事情,在力役里悄悄传开了,都在说于老头耍心机,巴结人。


    杜晃填完自己的五脏庙,只觉得嘴巴发腻,想去找个小师弟要杯薄荷水,解解腻。恰巧碰见了一心想找自己的于铁。


    他耐下自己的性子,“老翁,何事寻在下?”问的那是彬彬有礼,如若春风。


    “老汉是想找杜学子写封信回去,报报平安。能不能麻烦杜学子写写?”于铁问得拘谨,一双浑浊的眼睛期盼地凝视着杜晃。


    写信啊,没纸没笔的,写什么信,报什么平安,杜晃眼里划过一丝不耐烦,刚想开口拒绝,余光瞟见林槐夏好像往这个方向走过来。


    他赶紧换了一句话,“老翁,不着急,明日在写,在下今日没带笔墨,明日帮老翁写。”


    于铁连连道谢,搞得杜晃有点尴尬,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家一直在朝他拜谢,别人看过来的视线着实让他不好受。


    杜晃一番劝说,终于把兴奋又激动的于铁劝走了,换做是往常,他直接一走了之,哪里还会站这里,让人看笑话。


    “这老汉不是今天早上说要帮你那一个吗,找你什么事?”游承安好奇地问道。


    杜晃在游承安面前没什么好装的了,直接说道:“他让我帮忙写信,报平安。这都什么事啊!”


    游承安点点头,若有所思,“写信报平安挺好的,说明一切平安,还有人惦念。”他忽然话锋一转,“要不,我也给表叔写点书院趣事,看看他对我们学子来修路是个什么看法?”


    杜晃讶异,“写给表叔?为什么?”


    游承安一笑,“我表叔是今年的进士,让他看看作为书院学子也是不容易的,多要点银两,买点吃的补身体。从今天看来修路可不轻松。”


    一番话说得杜晃都心动了,今天中午吃的都是什么啊,要不是他实在饿极了,哪里吃得下这些饭菜,又油又腻。


    不如,他也写封信,讲讲?


    “今晚回去我就写。”杜晃下定决心,好歹卖卖惨,看在他这么惨的份上,说不定他爹就愿意让他从青山书院离开了。


    游承安看着杜晃眼睛转啊转的,就知道这小子在打什么坏主意,他来的时间尚短,但也知道了杜晃的大名。


    坚持不懈地挑衅,坚持不懈地从副院长这里找骂,真的就,蛮一言难尽的。


    “你还有什么事吗,没什么事,我们就走吧。”游承安朝杜晃打着眼色,副院长来了。


    杜晃一脸不解,游承安是眼睛有什么毛病吗,抽疯了?


    他一手挥开了游承安伸过来的手,“眼睛不好使了就去看病,在我这里眨什么,我还想再休息休息。”


    游承安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救不了这个没眼色的家伙了。


    “你们在这里啊,力役已经回去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林槐夏轻轻柔柔的嗓音从杜晃的身后传来。


    杜晃下意识挂起假笑,刹那间明白了刚才游承安的神色,我真该死。


    “副院长,我们正要回去呢。”游承安正色回答,毫无心虚之感。


    杜晃转身,“是的,副院长。”


    “嗯?”林槐夏轻挑起眉尖,“我刚才怎么听到你们在谈论写信呢?”


    游承安和杜晃相互对视一眼,杜晃比较心虚,所以他先开口了,“我这不是和承安聊起力役们从定江县里的各个地方过来,要不要帮队里家远的力役们,偶尔写点信,说说修路的情况。”


    游承安没说话,怕多说多错,沉默地等着林槐夏的反应。


    “嗯,这倒是一个加强队伍团结一心,我们尽快融入的方法,不错。”林槐夏细细思索,认为这个想法还不错。


    杜晃在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发现他这是为了写信给家里诉苦的。


    “行了,回去吧,安先生说进度太慢了,明天晚上之前一定要把分给你们的路修好,让你们多想点方法,提高修路效率。”林槐夏掠过了杜晃眼底里的心虚,放过了他。


    游承安颔首,杜晃撇撇嘴,谁想啊,反正他不想。


    “这也是我的意思,我的队伍,必须是第一。”林槐夏冷着声音对他们两个说道,冷凝的视线尤其在杜晃的身上停留了,“听见了吗,杜晃。”


    杜晃咽咽口水,“听见了,副院长。”


    林槐夏领着两个学子从吃饭的营地离开,匆匆走向修路的地段。


    万事开头难,有了上午的开头,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了许多,所幸,个个学子之间距离比较近,有什么难题,一起商量,总能解决。


    数米长的地基已经打好,水泥坊的水泥早已在安先生的催促下,分发到了学子的手中。


    学子们对这个粉末状的水泥,都不陌生,安先生在讲学时,对这种新型的材料,那是大夸特夸,用法讲解得十分详尽。


    学子们拿到手之后,看着地基差不多了,就开始指挥力役们将水和泥,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水泥呈糊糊状,在地基上进行涂抹,最后使用两个成人合抱那么大的巨木进行碾压,使得水泥涂抹的地面更加坚实。


    由于使用了巨木滚动碾压,水泥路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细微的树木主枝干留下的树纹,晒干后,显得十分奇异。


    这条路就像是自然形成了。


    完成后,学子们还不能走,还要等待着安先生的检查。


    秋宜年自然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的,他的每一步都是在安先生的监督下进行,稍有不对,安先生的怒吼就来了。


    安先生一路细细检查,并没有因为前面的学子做得好,就对后面的学子放松心神。


    他特别地在意后面的学子,尤其是齐华清,那个不成器的,不知如何了。


    就在安先生边检查边思索,要不要给齐华清配一个不错的学子时,变故陡然发生。


    等待着的学子们不住地往前面热闹的场景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