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要一百三十二文一盘,她想着在京城这边养兔子是不是要比在临阳更好。
之前齐家兄弟给齐老二写的信,齐贺念的时候她也听了,齐老三说三郎给家里留了银子,他们会好好供六郎读书的。
齐三郎已经成家,以后他们有了孩子还要养孩子,现在他在庄子上帮忙,一年给他五十两,除此之外便是养的猪羊鸡鸭鹅能卖点儿小钱。
他们也需要生活,能存下来五十两已是不易,他还要给六郎读书钱,赵氏突然有些心疼他跟杏儿了。
五十两在西柳村是真的不少了,可是在京城真的不多。
因着赵氏跟苏桃他们这两个六品安人每年也能白得朝堂给的一百多两银子。
庄子上的那点儿钱,赵氏知道她儿子媳妇看不上,便想着让齐三郎在不忙的时候养些兔子多挣一份儿钱。
要说养兔子,还得是亲家母跟桃娘懂得多。
可,作为伯母,她太过关心侄儿又怕苏桃心中不喜,便埋在心里没说什么。
赵氏盯着月亮看了一会儿,收回视线长长地吸了口气。
苏桃也捻着石榴籽儿吃,她耳朵灵,听到了赵氏似是叹息的喘气。
她抬头问赵氏“娘,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
赵氏轻轻摇了摇头。
苏桃笑“娘,你有什么可别憋在心里,说出来媳妇还能帮你开解开解。”
苏桃是个好的,桃林里今年卖桃子的钱她也没有充公,都让赵氏保管着,说什么以后拿回西柳村置办祭田。
赵氏不懂,只知道这是为齐氏家族置办的田地,齐氏的族人都能得到好处的。
这样一个儿媳妇她又觉着说与她听也无碍,于是笑着道“我是想着三郎两口子,咱们家日子好过了。三郎家里还有六郎在读书,只指望你三叔他不一定能供出六郎,上次三郎回去给你三婶留了五十两给六郎读书用。
咱家一年也就给三郎五十两,他们以后也有自己的孩子要养,娘想着怎么让三郎多挣些钱。”
赵氏说着看了一眼苏桃的脸上,见苏桃毫无异色地望着她看,便又笑着说“庄子上三郎隔壁那个院子都空着,杏儿也只是忙的时候去果园帮忙,平常就自己伺候家里养的家畜。
娘想着不若让杏儿学着养兔子,我听隔壁许大娘说,京城酒肆里爆炒兔肉要一百三十二文一盘,什么盘兔也是食客常点的菜,这边养兔子的话是不是能挣些钱?”
苏桃觉着赵氏说的有理,想了想便说“之前去庄子上,杏儿说三哥准备在桃园里养蜂,产了蜂蜜卖钱,到时候这些营收便都归三哥。至于养兔子,若是杏儿能忙得过来,我就教她怎么养。”
不管赵氏怎么想,苏桃觉着既然齐三郎义无反顾地过来帮他们来管理庄子,自然是不能亏着他。
不能让他过得比家里的兄弟还差,便对赵氏说了这么一通。
齐贺哄了朗哥儿睡下,回来坐到了苏桃身旁,苏桃拉过他的手,轻柔地问“相公同意我说的那些吗?”
齐贺笑了笑“家是你在管,你做主就好。”
苏桃笑了,赵氏也笑了。
齐老二背着手,抬头望着月亮,心中问他娘,看到了吗?当初他们不愿意让他们养的孩子长得这么好,娶回来的娘子也这么好。
第234章 子嗣
翌日,喜子用过早饭还没有出门,齐三郎跟杏儿便坐着别人拉客的驴车来到了兴源巷。
杏儿手上挎着个竹篮子,里面装了满满一篮子鸡蛋。
齐三郎背着个竹篓,里面放的有鸭蛋鹅蛋,还有两只被捆得特别老实的大公鸡。
齐老二在外院给云姐儿的马-小花喂草。
朗哥儿在旁边看马儿吃草,听到喜子跟人说话,他跑过去看。
喜子在外面套驴车,他跑到门口往外看,就看到了站在门口跟喜子说话的齐三郎跟杏儿。
朗哥儿见了齐三郎,歪着头瞅着他笑,边笑边咦咦地叫。似是在说咦,你来了啊。
齐三郎听到朗哥儿的笑,便也不跟喜子说了,他笑着走过去抱起朗哥儿,“朗哥儿在家呢?”
朗哥儿笑着答“在家。”
小家伙如此可爱,引得跟在齐三郎身后的杏儿也笑出声来。
齐三郎进了外院,见到齐老二在给马儿喂草,远远地叫了声“二伯。”
齐老二应了一声,继续给马儿添草料。
赵氏跟苏桃都从堂屋里走了出来,齐三郎跟杏儿都叫了人之后,便把带来的东西放在了灶房门口。
杏儿跟翠丫说“先把这两只鸡拿出来,下面是鸭蛋跟鹅蛋,将这些收到罐子里放吧。”
赵氏跟苏桃都走了过来,一看竹篓里的鹅蛋都感叹“这鹅蛋真大。”
杏儿笑,在西柳村的时候,家家户户养鸡的最多,养鹅的极少。她也是看庄子旁边的村子上有人养才买了小崽子回来养的。
这些鸡鸭鹅蛋能拿回来给云姐儿,朗哥儿吃,她也觉得高兴。
将东西都放在那里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