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敬地报备着什么。
他停下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他二哥找回来了。
陆三郎没有见过他二哥。
他是宣德门之乱后早产的,他听华妈妈说,那一年反贼入城,家家户户闭门不出,他二哥跟着祖父入了宫,他娘怀着他日夜担忧,好不容易韩大将军日夜奔袭回来打走反贼平了叛乱。
一切尘埃落定,他祖父从宫中回来,他娘才知道他二哥代了圣上出逃。
为了混淆视听的那些小内侍们都没有跑出多远就被杀了。
他二哥跑了多远不知道,宫里没有收到江南路的音信,怕是凶多吉少。
殿前司指挥使贺大人也就是他亲舅舅,亲自带着一队人马沿途去找,找了半月没有音讯。
收到消息的他娘当场晕倒早产,若不是家中有支百年老参吊着,怕是要一尸两命。
他出生后,他娘一直陷在失去二哥的痛苦中,对他这个新出生的儿子不闻不问。
他是被奶娘带大的,等他长大一些看着有些像他二哥,他娘才给了他一点关注。
他娘总是说他不够胖,二郎小时候胖乎乎的很可爱。
陆三郎心情复杂,他娘心心念念的二哥回来了。他呆愣愣地站在门口,不知道该不该进去。
老太傅不回陆家,陆大郎沉默了一会儿拱手向他辞别。刚出了袇房门,就看到了站在那里的陆三郎。
他停下来拍了拍陆三郎的肩膀,他这个小弟从小极少得到母亲的关爱,可是却得祖父疼爱。
他跟二郎小时候,祖父对他们是严苛的,他们两人六岁便开始读书识字。
而三郎,祖父没有特别严苛地教导他,教他读书识字也多是宽松,偏偏三郎聪慧一学就会。
祖父对他更加慈爱。
三郎长得像他们母亲,小时候跟二郎长得差不多,只不过二郎被母亲精心养育,八岁的时候还白白胖胖的。
三郎从小就清瘦,看着像二郎又不完全像。
陆大郎认为,祖父对二郎的那点愧疚都补到了三郎的身上。
而他母亲,因着一直不能从失去二郎的痛苦里走出来,反而极少能去关心三郎。
陆大郎又拍了拍陆三郎的肩膀,笑问“怎么站在这里?”
陆三郎答非所问“二哥回来了?”
“嗯,二郎回来了,娘准备下个旬休请他到家里来,你回去吗?”陆大郎一边问陆三郎,一边拉着他往外走。
陆三郎当然想回去见见他素未谋面的二哥,于是点了点头。
“在道馆住得还好吗?若是不想在这里住了,便回家住几日。”陆大郎边走边说。
道馆清幽,他祖父还把自己的书房搬了一半过来,每日打坐看书,自然是顶顶好的。
他悠悠地道了声“好。”
陆大郎自然也知道祖父对于三郎的打算,祖父不想让三郎进入官场,可是三郎好像也有自己的抱负。
快走的道馆门口的时候,陆大郎问陆三郎“你想参加童生考试吗?”
陆三郎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盯着他大哥看。
陆大郎笑得祥和“你有报效社稷的抱负就去施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真遇到什么事儿,咱们兄弟再一起想法子度过。”
陆三郎沉默不语,将陆大郎送到道馆门口,盯着他驾马离开的背影很久。
第215章 送荔枝
上次朗哥儿在陆家吃荔枝没有吃过瘾,几颗荔枝吃完了还想吃,贺氏便使家中的管家出去寻新鲜的荔枝。
这时节有新鲜的荔枝那也是岭南往皇宫里送的,外面自是买不到。
贺氏不太欢喜,好巧不巧大长公主府中的冰窖里还放着圣上赏赐的半筐子。
大长公主使人送去吴家给了吴三太太陆娴,陆娴孝顺,往娘家又送了一小筐。
于氏也知道家中的二郎找了回来,也听说了她大嫂使人到处去采买新鲜荔枝。
因此,陆娴送回来的荔枝,都没有在二房打定就被送去了主院贺氏这里。
贺氏欢喜了,帮吩咐一名伶俐的小厮送去兴源巷给朗哥儿。
齐家还跟往常一样,赵氏坐在堂屋里给齐老二做鞋子,苏桃帮忙,朗哥儿自己一个人在旁边玩。
进入五月份,苏桃感觉没有一丝空闲,坐在这里缝着鞋面,她突然发现好长时间没有去看她娘了。
她爹这又走了好久了,不知道她娘在家干什么呢,等下次带些新鲜的桃子给杏林巷那边送过去。
石榴树有些花苞已经开了,朗哥儿拿着他的桃木剑在下面伸着往上面够。
翠丫在灶房门口看到了,笑着走过来帮他摘了一朵红彤彤的花。
朗哥儿拿着花就跑去找他娘去了,伸着手里的花对他娘说“花。”
苏桃看着朗哥儿手里的花,故作惊讶,“哎呀,树上少了个石榴。”
“啊?”朗哥儿看着手里的花,不知所措,“少。”
苏桃伸手点点他的小鼻子,“是啊,朗哥儿摘一朵花,树上就少了一颗小石榴。”
朗哥儿看赵氏,赵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