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好孕连连,宿主越发不得闲第57章 五十七


    前院书房,门口。


    一个太监在苏培盛身前悄声问道“苏公公,主子爷可说了要在哪里摆膳?”


    眼瞅着快到晚膳的点了,前院也没人来膳房通传一声,这是在前院吃呢还是在哪里?


    知道了他们才好准备。


    苏培盛也正发愁呢,主子爷在书房里坐了一天了,除了吃饭,磨墨的小厮就没停过。


    “主子爷今儿比较忙,糕点都没碰过,咱家心里也正嘀咕呢。”


    膳房吴管事忧心道“再忙也不能不吃饭啊,不然上头怪罪下来,咱们怎么担得起。”


    苏培盛闻言也担忧起来,上回主子爷为了办好皇上交代的一桩差事,废寝忘食,交差的时候差点晕倒。


    皇上问他,他也只得实话实说,那回他们这些近身伺候的人,全都挨了板子,膳房的人没有提醒,一样受罚。


    他自己挨打不要紧,主子爷的身体可不能熬坏了。


    “这样,你先等会儿,容咱家进去问一声。”


    此时一个小太监端了茶过来,苏培盛领着小太监一起进去。


    将茶盏放在四爷的左手边,苏培盛轻声问道“爷,快到晚膳的点了,可要奴才去准备传膳?”


    胤禛想起他有件事要与福晋商议,便道“晚膳爷去正院用。”


    “嗻,奴才这就去安排。”


    苏培盛心里有些讶异,主子爷许久未在正院用过膳了 ,今日这是为何?


    想不明白他也不再细想,躬身退出书房。


    “如何,主子爷可是准备用膳了?”吴管事心急地问道。


    “主子爷说了,晚膳摆在正院,快去准备吧。”


    得了准信,吴管事急匆匆回膳房。


    苏培盛叫来自己的徒弟尽忠,让他去正院传话。


    正院里。


    那拉氏正在佛堂礼佛,为逝去的弘晖念经。


    这时大丫鬟锦绣进屋禀报“福晋,前院的尽忠来了。”


    “让他进来。”


    那拉氏回到正厅坐下。


    “奴才请福晋安。”


    那拉氏神色淡淡“你来可是贝勒爷有何事交代?”


    “主子爷说要在正院用晚膳,让福晋准备着。”


    闻言,那拉氏一怔,拨动念珠的手停下。


    尽忠退下后,正院里一片欢喜。


    刘嬷嬷难掩喜色,激动道“福晋,贝勒爷这是主动跟您缓和关系呢。”


    那拉氏嘴角上扬,心里也有些高兴,忙吩咐人去膳房添几个贝勒爷爱吃的菜。


    胤禛到正院和福晋安静地吃了一顿饭。


    吃完后,胤禛才道明来意。


    那拉氏难掩惊讶“爷要晋钮祜禄氏为庶福晋?”


    原也不是单纯的来看她,与她共进晚膳,而是为了别的女人。


    不管在心里告诉自己多少次,她是正妻,要有正妻的气度修养。


    可她还是忍不住心酸。


    她的丈夫对她只有敬重,没有疼爱关怀,对别的女人却事事上心。


    胤禛的语气很是平淡“不错,钮祜禄氏是皇阿玛赐的秀女,祖上与孝昭仁皇后的钮祜禄氏是同族,出身满洲镶黄旗,一个庶福晋她当得起。”


    做这个决定也不是突发奇想,他综合考虑过。


    钮祜禄氏家世出身都还可以,若是不嫁入皇家,嫁给家世相当的人家做正妻也使得。


    钮祜禄氏各方面又合他的心意。


    一个庶福晋的位份而已,给就给了,也不影响什么。


    “妾身这就吩咐下去,明日一早就给庶福晋的一应供应补齐。”


    虽然心酸,那拉氏还是顺从的答应着。


    使唤的下人今日高无庸送过去的就够数了,嬷嬷琼华院也有。


    四爷说完这件事就离开去了宁和院。


    看着他的背影,那拉氏心中不快。


    贝勒爷是不是早就做了决定,如今过来哪里是在和她商量,不过是来通知她一声罢了。


    她是后院的主人,这样的事确实应该告诉她。


    只是,贝勒爷说完就走,显然只为了这一件事而来。


    越想越气,那拉氏“啪”的一声拍在桌上,茶水溅出来落在她的手背上。


    “福晋您的手,让奴婢看看。”刘嬷嬷赶紧掏出手帕给她擦拭。


    “无碍,茶水不烫。”那拉氏收回手,淡淡开口道。


    刘嬷嬷让人将桌上打理干净,重新换杯茶上来。


    瞧着福晋的面色已经恢复平静,于是问道“福晋,钮祜禄氏才进府几天就这般得宠,咱们需不需要防着点?”


    “暂时不用,再看看吧。”


    这时候那拉氏的理智上来,觉得钮祜禄氏得宠也好。


    她自己的身体不能再有孕,要想坐稳福晋的位置,还得抱养一个阿哥养在膝下。


    钮祜禄氏目前看起来还好,不是那等张狂无礼的人。


    第一次请安时她的打扮,还有她的神态,都表明了她对自己这个福晋恭敬的态度。


    这几天也听说她只安分地在琼华院里待着。


    钮祜禄氏晋为庶福晋,总比李氏晋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