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玄幻小说 > 六零海岛漂亮女知青 > 第65章 第 65 章
    第65章


    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现在栀栀手头已经接到了两个铁板钉钉的科研项目。


    一是淮大农科院李教授的果树栽培,由龙强负责;一是海洋农科院黄教授的淡化海水灌溉农作物,由栀栀负责……


    目前还在洽谈的,是京城农科院张教授的“水培作物”这个项目。


    岛上的知青们人人都想争取到这个项目……


    但是,想要和这些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首要任务就是赶紧把基地建设好。一是要让大伙自己住得舒服,还得有个正儿八经的办公用的地方。二是万一这些教授要来察看的话……连个落脚点都没有,那就不好了。


    于是大家一边地焦急地等待着“水培作物”的这个项目的合作细节,一边卯足了劲儿的拼命建小楼!


    大伙每天会做足十一个小时的工,烧砖、搬砖、码转、砌砖,很快,两栋小楼的地基打好、一楼建好。建二楼呢,就需要用到水泥浇灌了——大家也没办法找到钢筋,就用树木替代,先刨好木板做成模子,树木当梁,灌上砂石和水泥,等待干透,再继续砌砖建二楼的楼体。


    与此同时,大家还抓紧时间砍树、伐树、运树,把树木运到营地以后,又开始扒皮刨板,晾干,制作家具。


    栀栀和小伙伴们又没日没夜的工作了大半个月……


    终于,两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建好了!


    申书华又带着大伙儿用木料做门框和门、单人床、书桌、柜子、椅子……


    又是七八天的功夫过去,新房子全都收拾好了!


    这一天,大家看着簇新的房子激动不已,男青年们红了眼圈儿,女知青们相互给对方看自己手指上磨出来的厚茧和水泡、以及胳膊上、腿上因为做工而被碰撞出来的於青和擦伤……最后大家都呜呜地哭了起来。


    ——他们家,到底有多漂亮呢?


    申书华他们烧出来的砖头是青灰色的,砖头被垒砌得整整齐,门框、门,以及窗棂是原木色的,但目前他们还没有实力安装上玻璃窗,所以申书华做的窗户,采用了高甜甜的竹篾编织版——即两面竹篾的中间夹白纸。


    这是在目前物资和资金极度困难的前提下,大家能想到的最好透光的办法。


    栀栀和女孩子们一起商量着要去山里找些好看的、能开出漂亮小花的藤蔓回来,最好品种不一样,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的。到时候沿着屋顶的四条边移植,到了来年春夏,她们的房子就会变得梦幻而又美丽!


    再说回新房子现有的设施吧!


    男生宿舍二楼的八间单身宿舍,和女生宿舍二楼的八间单身宿舍里的布局全都一样:


    房间不大,摆了一张一米五的床,这是为了考虑到万一有家属来探亲……当然了,三五年内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但谁也说不准嘛!反正床大一点睡得也舒服!


    床尾处摆着一个样式简单的双门衣柜。


    申书华当初在做的时候,大家就提了意见,希望这衣柜和书柜可以一体化——即衣柜要分成上中下一共四个空间,最上方和最下方用来存放平时不用的东西;中间两层,一层用来放常用的换洗衣裳、一层用来放点儿书籍什么的,毕竟有


    了龙强拜师成功的珠玉在前,谁不想拥有一个好好学习、独立承担一个科研项目的梦想呀。


    因为这样,申书华放慢了做家具的时间,多耗费了好几天。


    衣柜的旁边是书桌和椅子……置放了这些家具以后,房间里也就没有太大的空间了。


    但这没有关系。


    一个人住,这些家具足够了,空间虽然小了点但也显得温馨。


    其实在这个时代,独生子女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几乎所有的知青,家里的兄弟姐妹不少于三四个……人人都是和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长大。


    现在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间独立的单人房,实在是太好太好了!


    栀栀她们还不仅仅只是建立了这两栋小楼。


    在每栋小楼的后面,是四个坑位的厕所和四个可以关上半门的独立洗澡房!而且栀栀还让申书华他们做了出水位……


    与此同时,考虑生活污水和污水净化的问题,栀栀再次广撒网,写了好多信件给叫得上号的工业大学,询问他们有没有在做污水净化的项目,她们海鸥岛可以按他们的要求来提供实验数据。


    但毕竟海鸥岛上只有农耕业和捕鱼业,估计也达不到工业化净污的要求……


    不管怎么说栀栀还是发出了询问,万一对方有回应呢?


    再就是岛上的水电问题了。


    水呢,山顶有源源不绝的淡水溪流,目前男青年们已经开了一条小渠沟,为保证不浪费淡水,大家用碎石头铺好小沟渠……用栀栀找团委要的水泥糊好了水泥渠,从山顶一路蜿蜒着经过他们的菜地,又做了预留的灌溉口,最终抵达营地后头的厨房那儿。。


    所以现在,大家已经不需要每天去山上挑水回来了。


    电呢,是栀栀再三写信拜托三哥帮她找太阳能电池研究机构。但三哥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相关的研究机构,最后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沪市的一家研究硅单晶电池的科研机构。


    但不好的消息是——


    这个机构似乎也已经停止了运转。


    栀栀不服,她不但给这个机构写了挂号信过去,同时还让三哥想办法找到其中几个研究员老家的地址,她一一写了信去……


    希望能有回音吧!


    当这两层小楼落成时,栀栀特意给大家放了一天假,一块儿划船去镇上逛逛。


    当然了,也因为她还是镇知青办的副主任和组织干事,是需要三不五时的去镇上了解一下情况的。


    在出发前,栀栀还给大家分发了粮票。


    ——她们是十二生产大队的知青,上级每个月都会固定的拨粮票下来。


    但目前十二生产大队的知青管理比较混乱……一共约二十来个知青,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儿跟着大当家在正义岛,一半儿跟着栀栀在海鸥岛。


    在栀栀当上镇知青办组织干事之前,栀栀得听徐拥军的,因为知青们每个月的贴补粮票由知青办发放到徐拥军手里;现在呢,就是徐拥军他们听得栀栀的,因为上边儿拨下来的粮票在栀栀手里。


    栀栀深知正义岛上的陋习可不是一天就能扳正过来的,她还没空想办法纠正大当家的想法,也没找到很合适的时机,所以目前的粮票分发办法,还跟之前一样——每


    个月按人数均分。


    就这样,一大早的,大家一块儿去了镇上。


    洪禾禾她们先去逛街、或是去找在其他生产大队插队的知青们玩儿;栀栀就先去了知青办。她快手快脚地处理完一大堆积压的工作,这才出了知青办,准备去一趟供销社。


    结果一出知青办大门,她就看到了……黎恕。


    黎恕笑眯眯地问她,“来镇上了?”


    栀栀点头。


    “有想过要去找我吗?”他又问。


    ——得亏大周跟着炊事班去买东西,在路上又又又遇到了洪禾禾,打了招呼才知道栀栀也来了。甚至还得到了关于栀栀的精准情报:栀栀上知青办处理工作来了。


    黎恕害怕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一声不吭的又走了,这才忙不迭地跑来找她。


    连衣裳都来不及换!


    栀栀:……


    黎恕叹气,“我的意思是,你就不想过去看看有没有你的信?”


    栀栀顿时睁大了眼,期待地问道:“有吗?”


    “有。”


    黎恕用两根手指夹住一封信件,送到了栀栀面前。


    栀栀一看信封上的字迹,就知道是家里寄来的家书。她笑靥如花,接过信件由衷地对黎恕说了声:“谢谢!”


    黎恕怔怔地看着她。


    她觉察到他的目光过于热烈,便不自在的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两人的视线一经碰撞,又很快散开。


    黎恕突然说道:“对了,我……我要告诉你一件事儿,就是,就是上级批准我们在海鸥岛建一座灯塔,这几天就会有通知下来,我、我先跟你说上一声。”


    “建灯塔?”栀栀饶有兴趣地问道,“是只在我们海鸥岛上建吗?正义岛呢?”


    黎恕说道:“海鸥岛上有最高峰……比较合适。我是上回去岛上的时候,看到你们一直在开荒,所以得告诉你……最高的那个山头别动。”


    栀栀点头,“最高峰我们也不想动,太高了拓荒成本也高,而且水源的问题也没办法解决。”


    黎恕点头,又道:“你今天到镇上来,是来过重阳花节的吗?”


    栀栀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重阳花节?”


    黎恕也是一怔,反问,“你不知道重阳花节?”


    栀栀摇头。


    她止不住面上的喜色,告诉黎恕,“我今天给大家放假了,因为我们的两栋宿舍楼已经完工了!为了庆祝,我们来镇上逛一逛,到时候买点儿好吃的回去,高兴高兴!”


    这下子,黎恕是真的愣住了,他不可思议地反问,“那两栋房子……你们已经完工了?”


    一个月前他去的时候,申书华他们还在挖地基呢!


    这么快的吗?


    天,栀栀他们才十一二个人呢,这效率也太快了吧!


    栀栀心里高兴,就对黎恕说道:“欢迎你去做客呀!”


    黎恕立刻说道:“那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那个,我先回去换身衣裳,回头我去码头等你?”


    乍闻栀栀来了,他害怕她又是一声不吭的就走了,所以连军装也来不及换就跑了来。现在他得回去换身便装,然后再赶去肉档称几斤猪肉,一块儿带


    到岛上去。


    栀栀无所谓。


    ——大伙儿从海鸥岛来到镇上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邀请几个平时玩得好的知青们一块儿去岛上做客。又因为宿舍楼有多余的空房间,留好友们住上一晚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栀栀便冲着黎恕点了点头。


    两人在知青办门口分手。


    黎恕回军营去,栀栀拆开了信封,看了一眼家书,心里好极了!


    她哼着歌儿将家书放进斜挎包里,去了供销社。


    上个月父母又给栀栀汇了三十块钱过来,现在她手里有钱,还有粮票,就去买了些大米,然后又在黄牛党的手里兑了些绵白糖票,走进供销社去买了五斤绵白糖。


    今天是重阳节,所以供销社斜对面有条巷子里摆起了圩场,好多本地人在这儿摆点儿摊,卖点自己做的蒸糕啊、各种小吃啊,还有卖鸡鸭鹅蛋的,卖各种鱼干的……


    栀栀有点后悔,心想她为啥要先去买米买绵白糖呢!


    难道她要扛着二十斤大米和十斤绵白糖去赶集?


    “栀栀!”


    陶容冶的声音响了起来。


    栀栀转过头,果然看到了陶容冶。


    “你买的这是什么?要不要我帮你拿?”陶容冶含笑说道,“快放到我的背篓里来!”


    栀栀犹豫了一下,说了声谢谢,把大米和绵白糖放进他身后背着的背篓里,说道:“我买了二十斤大米和十斤绵白糖……大米是口粮,绵白糖么,咱们后山上长满了一大片的金樱果,我想把它们收集起来和绵白糖一起做成果酱……哎呀陶容冶,你背篓里已经有一袋大米了?那你还背得动吗?”


    陶容冶,“你也太小看我了。”


    栀栀,“我怕你的病还没完全好。”


    陶容冶摇头,“我没事,早就已经痊愈了。”


    栀栀只好把她买的大米和绵白糖放进陶容冶的背篓里……


    突然有人急切地大喊大叫,“栀栀!别栀栀!你过来一下!”语气里带着不那么友好的尖锐感。


    栀栀转头一看,愣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