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 4、第 4 章
    苏辙会不会长成眉州最健康最壮实的孩子,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穷秋千若是继续荡下去,今日他高低得尝尝鼻涕是个什么滋味。


    好在很快落下秋雨来。


    苏老太爷这才抱着苏辙进去。


    接下来的日子,苏辙每日一大早就由王乳娘抱到正院,傍晚由王乳娘抱回去的日子。


    他虽只有几个月大,但苏老太爷却是半点没有惯着他的意思。


    有的时候他躺在摇篮里哼哼唧唧,王乳娘想将他抱起来哄一哄,苏老太爷不答应。


    有的时候他不肯好好喝羊乳,王乳娘要将羊乳温着,等他饿了再喝,苏老太爷也是不答应。


    有的时候王乳娘见他衣裳穿的少,要为他添件厚衣裳,苏老太爷还是不答应。


    惹得襁褓中的苏辙忍不住腹诽起来。


    这个祖父,不会是假的吧?


    等着程氏前来正院请安时,苏老太爷这才说明自己的意图:“……你别看八郎小,却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得在他小时候将规矩给他立好,不然大了就难管教。”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我是八郎的祖父,怎会对他不好?”


    程氏知晓苏老太爷不着调归不着调,但对几个孙儿孙女却是极上心的。


    特别是有一次过来,她见着苏老太爷怀中抱着小苏辙,耐着性子教小苏辙这是什么竹子,那是什么竹子。


    她觉得好笑。


    这正院里的那些竹子,连她都分不清,更别说只有几个月的婴儿。


    苏老太爷却煞有其是说小八郎聪明得很,从小要教他启蒙。


    程氏这才彻底放心将苏辙养在正院。


    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苏老太爷的悉心照顾起了作用,苏辙只觉得自己的身子似一日日强健起来。


    到了腊月,九个月的苏辙不仅会翻身,抬头,甚至还会在软垫上哼哧哼哧直爬连爬,每每程氏看到总要夸赞这都是苏老太爷的功劳。


    今日程氏过来还带来了苏轼。


    南方的天儿阴冷阴冷的,苏轼头上戴着一顶小毡帽儿,显得他愈发可爱。


    苏轼一进来就直奔软垫上的苏辙而去,抱了抱苏辙,将自己那胖乎乎的小脸贴上苏辙那胖乎乎的小脸,笑着道:“八郎,我好想你啊!”


    苏辙只觉得自己的小胖脸一冰,压根不想搭理苏轼。


    小屁股一撅,他转身就爬走了。


    不得不说,南方的冷是阴冷湿润,仿佛冷到了骨子里,便是屋子角落放着两个碳盆子,屋子里也没多少暖意。


    他得多动动,这样也能暖和些。


    可苏轼若能叫他这样爬走,那他就不是苏轼了。


    苏轼一个飞扑上前,就将他的小胖腿压在身上,低声道:“八郎,你不是会说话了吗?叫声哥哥听听!”


    苏辙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发现的自己身子连动都不能动。


    嗯。


    虽说他长得胖乎。


    可比起他哥哥苏轼来,却是小巫见大巫。


    他索性挥舞着短胖短胖的胳膊叫了起来:“娘!娘!”


    如今他已经会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知道这时候只能找程氏求救。


    若找他祖父苏老太爷,苏老太爷见状只会哈哈大笑,还不如不求。


    程氏三步并两步上前将苏辙捞在自己怀中,继续与苏老太爷说话道:“……爹,我已写信给大嫂,大嫂这几日就会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大哥,大嫂从前所住的春喜院已修缮一新,我也差人买了几个婆子回来伺候他们。”


    提起故去长子,苏老太爷面色微黯:“你办事,我向来是放心的。”


    在正院呆了几个月,苏辙大概也知道自己那大伯父苏澹之事。


    苏老太爷膝下共有三子两女。


    苏澹为长子,比起聪慧过人的次子与幼子来,他是天资平平,但架不住他勤勉好学,十分用功,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


    只是好景不长,他因刻度念书,亏空了身子,中举后没多久就撒手人寰,留下来两子两女。


    大喜之后再大悲,谁人都受不住这等刺激。


    其妻王氏一蹶不振,带着儿女在娘家住了几年。


    其长女苏元娘如今年纪大了,到了说亲的年纪,王氏不得不从悲痛中走出来,替苏元娘操持婚事。


    只是王氏从前先是被丈夫呵护,继而回娘家休养,对眉州的青年才俊是半点不知,思来想去,便想着带苏元娘回到苏家。


    苏辙想到大伯父和四位未曾谋面的哥哥姐姐,觉得他们也是怪可怜的。


    可下一刻,他就觉得可怜人变成了自己。


    苏轼一直巴巴凑在程氏身边,像守株待兔似的,终于等到苏辙饿了,王乳娘刚将苏辙抱起来,他就忙道:“娘,我要去看弟弟吃饭饭。”


    程氏如今正与苏老太爷说到王氏小厨房的问题,微微颔首,表示答应。


    苏轼迈着小短腿到了隔间。


    苏辙被王乳娘放在罗汉榻上,一口一口给他喂羊乳。


    从前苏辙喝奶时可专心啦,如今却得一心二用,时不时扫眼看向苏轼。


    知兄莫若弟。


    苏辙见苏轼时不时看向自己的袖子,就知道这小子没安好心。


    要知道上一次苏轼前来给苏老太爷时,给自己带来的可是一只冻死的麻雀,献宝似的拿给自己看。


    吓得他是嘴巴一瘪,差点就要哭出声来。


    可惜他忘了,苏老太爷可不是程氏,可不会训上顽劣的苏轼几句,当即苏老太爷笑的是直前俯后仰,更是与苏轼道:“六郎,你看你弟弟瘪嘴的样子像不像个小老头?”


    这话说的苏轼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


    这要苏辙哪里还能装的下去?


    所以今日他一碗羊奶喝完,眼神还时不时落在苏轼面上。


    果不其然,苏轼等着王乳娘将空碗拿下去时,就巴巴凑了上来,更是在怀中捣鼓一二,掏出一个宝贝来。


    这可吓得苏辙连连后退两步。


    但等着他定睛一看,只见苏轼胖乎乎的手心里躺着的根本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而是子母茧。


    他来到北宋几个月的时间,对北宋的吃食多少有些了解。


    北宋人好吃,也会吃。


    比如这子母茧就有点像后世的春卷,但却比春卷复杂许多,简易来说就是大春卷套小春卷,小春卷里包的是三分肥七分瘦的羊肉,入油炸的焦焦的,接着再裹上面皮上蒸笼。


    苏辙见苏老太爷吃过一次,见他老人家吃的嘎嘣嘎嘣脆,忍不住直咽口水,想着这点心大概有点像后世的煎饼果子,里头面皮焦脆,外头的面皮松软,一口下去,层次分明。


    好吃的东西做起来向来麻烦,这子母茧也是如此。


    小小年纪的苏轼也是难得吃上子母茧一次,把这当成了好东西。


    小小一块子母茧在他藏在怀里,已揉压的不像样子,并不成型,但架不住苏轼脸上笑意满满,朝外扫了眼,见王乳娘还没过来,便低声道:“八郎,你快吃!”


    “这糕糕可好吃啦!”


    “你每天就喝羊乳,吃糊糊,怪无聊的。”


    “我最喜欢吃这种糕糕来,这是我趁娘不注意给你留的……”


    苏辙很是感动。


    且不提苏轼平日里有多不着调,但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得了什么“好”东西都想着自己。


    他还未来得及感动,苏轼抓起皱皱巴巴的子母茧就往他嘴里塞。


    苏辙:……


    等等!


    我才四颗牙!


    哪里能吃这些?


    但他闻到羊肉的香气,却还是忍不住多舔了几口。


    肉可真好吃啊!


    贪吃这等事可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等着王乳娘回来时,苏辙已在苏轼的协助下吃下小半个子母茧。


    这可把王乳娘吓得够呛,连忙抱着苏辙将此事告诉了程氏与苏老太爷。


    程氏面色微变,倒是苏老太爷神色未变。


    苏轼更是指着苏辙,高兴的手舞足蹈:“……娘,您不是说八郎年纪太小还不能吃肉吗?我看八郎吃的可高兴啦!”


    “就好像阿黄吃东西似的!”


    阿黄正是苏家养的一条看门狗。


    打从苏轼刚学会走路时就很喜欢阿黄,时常要拽着任乳娘前去看阿黄。


    程氏脸色愈发沉:“六郎,你怎么能这样说你弟弟?”


    苏老太爷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有什么打紧的?”


    说着,他接过王乳娘手中的苏辙,道:“咱们八郎长大了,喜欢吃肉了,赶明儿你就给八郎做些肉糊糊吧!”


    苏辙听闻这话时,感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要知道如今他每日以羊乳为主,偶尔吃些面糊糊,米汤,连南瓜糊糊,红薯糊糊都没有,要是宋朝还没有南瓜和红薯这些后世常见的东西了。


    至于肉,那倒是有的,可没人做给他吃,都担心他吃多了积食。


    他第一次觉得苏轼这个哥哥好像还不错。


    苏老太爷一发话,到了第二日苏辙终于吃下了肉糊糊。


    肉糊糊是用菠菜与猪肉一起炖成烂泥,虽说味道一般,但对于喝了几个月羊乳的苏辙来说无异于珍馐,他将一碗肉糊糊吃的干干净净。


    紧接着,他又依次吃到了鸡肉糊糊,羊肉糊糊等各种糊糊。


    而苏辙也肉眼可见胖乎起来,就在过年前几日,他正高高兴兴吃着苏老太爷喂的肉糊糊时,就有婆子进来道:“老太爷,大夫人带着少爷与姑娘们回来了。”


    苏老太爷面上一喜,忙道:“若他们过来请安直接叫他们进来,今日天冷,莫要冻着他们。”


    那婆子应了一声就下去了。


    不过小半个时辰之后,王氏就带着四个孩子走了进来。


    王氏已年过四旬,虽说年纪不算小,但看起来却是与苏老太爷差不多大的年纪,面色憔悴,一开口说话眼眶就红了:“……儿媳本该在您身边尽孝的,只是儿媳身子不允许,老爷走得早,儿媳一人照顾四个孩子实在分不开身,所以只能叫三弟妹替儿媳尽孝。”


    “若老爷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怪儿媳的。”


    这话还没说完,她就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她也是眉山人,但苏家宅院在青神县,她娘家却在舟山县,两地虽相距不远,却也不算近,苏老太爷与她那四个孩子见面的机会是屈指可数。


    原本祖孙相见,众人面上都带着喜气,可因王氏这哭哭啼啼几句,大家不由想起故去的苏澹来。


    这下,谁还笑的出来?


    被王乳娘抱着的苏辙也感受到屋内凝重的气氛,挥舞着短胖短胖的胳膊咿咿呀呀叫着。


    王氏仍沉浸在丈夫的逝世中悲痛不已,倒是苏元娘等人瞧见活泼可爱的苏辙,忍不住道:“这就是八郎了吧?长的可真好啊!”


    “祖父,我们能抱一抱八郎吗?”